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29 22:4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8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的各种思想主张。—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十家。—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原因)②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引起人们思考,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①春秋战国时期,周政权衰落,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扩展(私塾——孔子.有教无类)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③各家士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2章)---------自然规律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76章) ---------对立面、正反面、辩证看事物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 ---------无为而治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0章) ) ---------与世无争
找一找,你认识几家。他们的代表人物是谁
这家的代表思想是什么?道家 老子(李耳)楚国人 周史官
他曾是圣人之师?畅所欲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滴水穿石”
齿虽坚,舌虽软,但“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你知道以上这些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吗?“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 谁? 儒家 孔子(孔丘,字仲尼)鲁国人 下层贵族 为什么称其为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仲由_粗鲁
三思而后行冉求_治国之能 多才多艺颜回_德行高尚敏于事而慎于言“礼崩乐坏”,出现“犯上作乱”僭越礼制的情况。孔子十分推崇周礼,要求用周礼约束人们的行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周礼道德规范
孔子寻找“礼崩乐坏”、诸侯混战争霸、人民生灵涂炭的原因,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心少了,只剩下名与利,于是提出“仁爱”的思想。 “仁者爱人”,由爱家人到其他人。推己及人。孝悌为仁之本。由于家国同构,就可以孝为忠。对朋友为义;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同情心、同理心处理人际关系
统治者“克己复礼为仁” ,“仁者爱人”,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主张以“德”治民,以“礼”治国。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学习方法)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 这三句话出自哪本书?《论语》
整理《诗》《书》《礼》《易》《乐》编《春秋》 弟子取其言论编《论语》
孔子教育贡献:办私学、德文并重、形成系列教育教学理论、整理古文献
(万世师表)孔子孔子学说对中国社会影响极其深远
以致有中华文化是“儒、佛、道” 三家合流之说中国政治有“外儒内法”一说,历代统治者标榜以儒家思想治国孔子的大智慧——在《论语》中,孔子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距。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礼之用,和为贵”,这些成为后人广泛接受的为人处世准则。
孔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待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每年盛大祭孔活动……日本长崎孔庙德国科隆孔庙美国华岗孔庙越南河内文庙兵圣 孙武
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创始人著有《孙子兵法》,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是一个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耀的年代。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墨子》书影 墨
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尚贤”“节俭”名翟(dí),宋国人儒家——孟子,名轲,邹国人。
继承、发展孔子“仁”的思想. 提出“仁?政” 学说,
主张:? ? 孟子(约前372~前289)亚圣①实行“仁政”学说, ②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民心思想,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战国百家争鸣墨子
鲁墨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反对攻伐兼并
选贤能治国,倡导节俭孟子
邹“”“仁政”治国,“民贵君轻”思想
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荀子
赵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
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庄子
宋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反对孔子复古墨家儒家道家法家韩非
韩国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秦国)兵家孙膑
齐《孙膑兵法》“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
子《孟子》书影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 “仁政”,爱护自然资源。主张:《荀子》书影荀
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尊卑“礼治”,维护社会秩序主张:赵国人《庄子》书影庄
子主张: 主张道法自然,顺应民心 “无为而治”
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人格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发展老子思想名周,宋国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韩非子》书影韩

子法家主张:以严刑峻法治国,以强权令民众慑服;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用法家思想治国战国“血染的思想” 。韩非死于毒药,吴起死于乱箭,商鞅死于车裂。?道家观点:强调凡事均无须强求,应顺应自然 ,“无为” 而治。 儒家:孟子强调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 ,荀子强调“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这些观点与庄子有共通之处。
儒家 孔子,治国以仁政(重道德),人性善 法家 韩非,治国以法(重法律),人性恶
儒家: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 ” , 反对一切战争。
墨家:墨子提出 “非攻” , 支持正义战争。
兵家: 孙膑提出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反对空谈仁义。

诸子百家主张既对立又交融,相互激辩,促思想繁荣——百家争鸣结束语:
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
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把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师生共勉:先秦诸子的思想折射出人生的智慧,
孔子教我们拥有“仁”的美德
墨子教我们有“兼爱” 之心 ,呼吁“非攻”,
维护世界和平
老子教我们用发展“辩证” 的眼光看问题,
孟子提醒着我们对环境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韩非的“改革”于今天开放的中国仍有借鉴意义
课堂练习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AB课堂练习3.下列内容中属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B.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
C.主张减轻赋税,实行“仁政”
D.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膑   B.孙武
  C.伍子胥  D.庞涓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