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育理论指导:
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表面及地球内部有了基本的认识。从这课开始,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由地球外部的力量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文本把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作为认识这种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在学生眼里,岩石都是坚硬的,是不容易发生变化的。但自然界的许多事实和现象告诉我们,坚硬的岩石也会发生变化。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发生变化的呢?教材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分化作用下,坚硬的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隶属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三课,从内容编排上该单元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3—7课为第三部分,重点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包括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作用。在这课之前的第2课,学生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然后过渡到本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是学生认识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同时为后面的“土壤中有什么”的学习作了铺垫。
本课教材主要由“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和“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两部分组成。最后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地形形成的原因。第一部分: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教材中用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实验的方法。实验分别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实际上,按分化的作用分,外力对岩石的分化作用分为物理分化及化学分化。第二:认识分化。教材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流程图或文字、图画表示这个过程。流程图是一种整理信息的工具,它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种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帮助学生理解某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顺序、步骤。学习画流程图,一方面是通过这种方式巩固所学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过程与方法的能力之一。
最后的拖长活动是调查家乡的自然景观及形成原因,是一个课外拓展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对风化作用改变地形地貌有更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岩石在温度、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2.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3.尝试运用猜想和逻辑推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知道在探究活动中证据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流水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2.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材料:小岩石6-8块,卵石、灰砂砖10-20粒、带盖塑料瓶1个、铁锤、水、打火机、酒精灯1盏、镊子
学生实验材料:小岩石6-8块,卵石、灰砂砖10-20粒、带盖塑料瓶1个、水、打火机、酒精灯1盏、镊子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估时5分钟)
1.师拿起一块岩石,问:这是什么?(生:石头)石头是俗称,它还有个规范的名字叫“岩石”。板书:岩石
2.师再拿起另一块岩石,问:比较一下,这两块岩石的外貌有什么不同?(板书:模样)。
(引导学生从大小、表面光滑程度、棱角等方面回答)。
3.师拿起其中的一块岩石,问:如果要改变这块岩石的模样,你有什么办法?在模样前补充板书:改变
(教师做动作,引导学生讲出:1、铁锤敲、2、在地面上用劲摩擦、3、用另一块岩石撞击等方法都可以改变岩石的模样,根据学生的讲解,老师进行演示,演示时一定要强调岩石模样前后的对比。)
4.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人力因素改变了岩石的模样。如果把这些岩石放在自然环境中,它们的模样会不会改变呢?补充板书:会……吗。出示课件(1-7张幻灯片),揭示课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黑板。
(二)头脑风暴,推测变因(估时5分钟)
1.师过渡:在自然环境中,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我们来做个小调查——认为会改变模样请举手……认为不会改变模样请举手……(开始有不同的答案)
2.师:刚才,有些同学认为在自然环境中岩石不会改变模样,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认为吗?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还有同学认为岩石会改变模样,那你觉得哪些因素会让岩石改变模样?它是怎么改变岩石模样的?出示课件(第8张幻灯片)
根据回答随机板书:温度、流水等。
若学生说到其他的:(大气、生物、火山、地震),则板书时有意写在不同的位置,(注意板书的位置就可以了);强调“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和本课所研究的地表在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有区别。
3.师:岩石到底会不会改变模样,我们可以模拟自然环境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一些。出示课件(第10-14张幻灯片)
(三)老师进行模拟实验1:温度对岩石的作用(估时10分钟)
1.岩石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迅速把加热的岩石放入冷水杯中,使岩石冷却,反复几次操作,观察岩石的变化。
2、指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温度的变化使岩石改变模样
(四)模拟实验2:流水对岩石的作用(估时10分钟)出示课件(第15-21张幻灯片)
[课堂准备:1个装有水带盖的塑料瓶,几块小岩石,灰砂砖。]
1.师: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流水对岩石的作用”的模拟实验。
2.师拿出塑料瓶,装入部分水,轻轻摇晃,问:这可以模拟什么?(流水)如果水流很急,该怎么做?(使劲摇晃)看看这时的水是清澈还是浑浊?
3.师拿起小岩石和灰砂砖放进瓶子里 ,使劲摇晃,模拟水把石头从山上带到山下或更远的地方。
4.组织交流:在实验中你们组有什么发现?(教师特意让学生观察岩石的变化,这个变化非常缓慢和微小。)
课件出示 实验步骤:
1、把小岩石7—8粒、灰砂砖7-8粒装在水瓶里盖上盖子。
2、使劲的摇动后,观察小岩石和粉笔头的变化
模拟实验结论 :瓶子里的灰砂砖的棱角没了,比原来小了,岩石没变化(几分钟),如果时间长的话,灰砂砖变成粉末溶在水里,岩石的棱角没了,比原来小了,有的也变成砂粒和泥土。
5.出示课件,问: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我们能不能解释一下自然界中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五)了解其他因素对岩石的作用(估时5分钟)
1.师:除了温度、流水之外,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也会对岩石产生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岩石的图片。(出示课件(第22-31张幻灯片)
2.师概括:大气、生物等也会对岩石产生作用。
(六)总结风化作用,解释自然现象(估时5分钟)
1.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岩石在温度、水、生物、大气的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风化。板书:风化)
2.问:风化是不是就是风的作用?(不是)风化作用有什么特点?(岩石的风化是一个缓慢、细微、长期的过程。)
3.师: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因为风化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的自然景观。
(伴随着32-38张幻灯片的展示)
4.拓展部分,播放多媒体课件:(世界各地的自然奇观(幻灯片39-51张))
5、岩石的风化是永不停止的,继续风化会变成怎样呢?(砂粒、泥土和尘土)
(七)看录像,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放幻灯片第8张的录像)
六、设计评价与特色: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这课教材体系一目了然,按照它的体系上下起来,整节课思路比较清晰,学生对坚硬的岩石为什么会改变模样有了基本认识。知道了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课堂上学生通过模拟冷热变化、流水、动物对岩石影响的实验来验证了学生自己的推测。学生还能根据图片想象植物对岩石的破坏现象,并能起到初步理解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学着用流程图或图画表示岩石风化过程。
七: 板书设计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外力:
岩石在流水、温度、大气、生物的长期联合作用下,
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风化。
岩石破碎继续风化砂粒、泥土和尘土。
地球内部运动:火山喷发、地震
八、学生实验记录单:
实验一:实验步骤:
1、打开酒精灯,点燃。
2用夹子夹住小石块,放在火的外焰上加热后,迅速放入冷水杯中使岩石冷却,反复几次操作,观察岩石的变化。
(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填写实验单,得出实验结论:温度的变化使改变岩石模样
温度的模拟实验填写实验单:岩石在加热 次,放入水中 次,岩石破裂成 份。
实验结论:温度的变化使岩石 模样
实验二:实验步骤:
1、把小岩石7—8粒、粉笔头7-8粒装在水瓶里盖上盖子。
2、使劲的摇动后,观察小岩石和粉笔头的变化
流水的模拟实验填写实验单:
实验方式
名称
摇晃前是否有棱角
摇晃后水的颜色清还浊
摇晃后是否有棱角
形状
粉笔头
岩石
模拟实验结论
粉笔头的( )没了,岩石的变化不( )
填写实验单,得出实验结论:流水能 岩石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