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科学三上《探究技能 观察》课件(12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科版科学三上《探究技能 观察》课件(12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30 10:03:43

文档简介

《科学》三年级上册
《探究技能 观察》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探究技能 观察》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动物”单元的结尾篇,是本单元探究技能课型,本课旨在于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习得科学观察的探究技能。本单元前7课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观察活动进行的,从个体动物如鲫鱼与青蛙、蜻蜓与麻雀、壁虎与小猫的观察到草地、海洋、森林这些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动物的观察。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动物展开有序的观察。观察是所有科学探究的起点,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也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培养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可见,学好本单元本节课的重要意义。本节课教材是由3个教学活动环节构成。第1个环节是情景图导入。以卡通主题人物想了解“鲫鱼有多少个鱼鳍”的科学问题,而引发学生对如何进行科学观察进行思考。第2个环节是关于方法的学习。本活动以鲫鱼为主要观察对象,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观察的一般方法:明确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形成结果等四个步骤。第二个环节技能训练。本活动旨在于带领学生到校园进行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观察技能迁移到实际的观察活动中。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基础。如,他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多种感官、放大镜观察物体。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主动观察还是更多地停留在盲目的兴趣使然。他们在观察方面存在突发性、随意性,缺少目的性、计划性,更缺失分析和总结。观察小动物是三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本节课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常见动物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观察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还要指导他们自觉整理观察发现,形成观察结果。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科学观察包括明确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和形成结果四个基本步骤。
(2)掌握科学观察的简单步骤和一般方法,并能运用到对身边的小动物的观察活动中。
(3)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4)初步意识到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观察能让观察活动更加有效。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观察方法的学习,掌握科学观察方法的一般程序是明确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形成结果等四个基本步骤组成。
教学难点:在实施观察时能做到按照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观察。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教学视频、图片、课件。
学具准备:每组一套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壁虎或鲫鱼的活体。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的情境图片
简述:琪琪和波波到公园游玩。他们被水池里的鲫鱼吸引住了。琪琪发现鲫鱼在游动的时候,身上的鱼鳍总是在摆动。波波也对鱼鳍产生了兴趣。
提问:鲫鱼身上有多少鱼鳍?
交流:学生根据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要知道鲫鱼身上有多少鱼鳍,我们应该对鲫鱼进行观察。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出示:本课课题。
?(二)活动探究
环节1:方法学习
提问:怎样观察,才能帮波波更好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交流:学生围绕着怎样观察才能解答波波的问题而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要有效地观察,必须要先明确观察的问题,然后制定观察计划,再实施计划,最后还要整理观察记录,得出观察结果。
媒体:视频展示波波的观察方法。
提出任务:今天我们以观察某种动物的外形特征为例,也来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
提问:今天我们可以选择观察的动物有鲫鱼和壁虎。要想了解它们的身体特征,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交流:学生各组围绕着动物外形特征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梳理观察问题。
小结:进行科学观察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要观察的内容。
提问:围绕着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制定什么观察计划才能使我们的观察更加顺利、有效?
活动:各组围绕着观察问题制定观察计划,并做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目的、对象、方法、手段、步骤、使用的工具和记录方式等方面制定观察计划。
交流:各组汇报观察计划,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质疑,完善观察计划。
提问:接下来我们就要按照研究计划实施观察,但是在观察活动中,我们怎样有效实施观察计划?在观察中要注意什么呢?
讨论:学生根据自己观察计划提出观察活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小结:按照计划实施观察。我们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观察:1.让动物在自然状态下自由活动;2.观察动物身体的颜色、形状等特征;3.观察动物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4.按照从前往后、自上而下的顺序观察动物身体每个部分的特征。5.观察的过程要把观察到的事实真实和准确地、仔细地记录下来。
媒体:出示观察步骤和注意事项。
活动:各组根据观察计划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要提醒学生爱护动物,让动物在自然状态下活动才进行观察。
? 讲述:请整理观察记录,形成我们的观察结果。
媒体:出示波波的观察结果。
交流: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质疑。
小结:通过今天的观察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方法、观察发现等方面进行回答。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观察方法,知道了科学观察包括明确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形成结果等步骤。在观察的过程中要爱护小动物,要真实地记录科学事实。
环节2:技能训练
提出任务:让我们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到校园里观察更多的小动物。
提出:你打算怎样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
交流:各组汇报观察计划,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质疑。
总结与拓展:今天我们学会了观察的探究技能,让我们运用观察技能,课后根据观察计划到校园里观察各种动物,相信同学们会有很多收获。
?
七、板书设计
探究技能 观察
?
明确问题 → 制定计划 → 实施观察→形成结果
课件12张PPT。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观察动物探究技能 观察鲫鱼在游动的时候,
鱼鳍总是在摆动。鲫鱼有多少鱼鳍呢? 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础。1.怎样可以确定鲫鱼的鱼鳍数量呢? 可以通过观察了解鲫鱼的鱼鳍数量。 有目的、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爱护鲫鱼,做好观察记录。 思考怎样观察、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 2.波波要怎样观察鲫鱼,才能解答自己的问题?波波的问题:鲫鱼有多少鱼鳍?观察前的准备:观察的过程:观察结果: 整理观察发现,形成观察成果。 明确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形成成果观


基本方
法观察结果
记录:波波
通过观察,我发现
鲫鱼的身体共有7个鱼鳍。
鲫鱼的头部没有鱼鳍。
鲫鱼的躯干有6个鱼鳍。
背部有1个鱼鳍,胸部有2个
鱼鳍,腹部有2个鱼鳍,臀部
有1个鱼鳍。
鲫鱼的尾部有1个鱼鳍。
波波按照大家的方法对鲫鱼进行观察,
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观察结果。各1个各2个3.让我们通过观察鲫鱼或壁虎的外形特征,来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要想了解它们的身体特征,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明确问题:动物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征?4.制定观察计划观察对象:观察目的:了解鲫鱼(或壁虎)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征。观察方法:观察步骤:观察工具:记录方式:鲫鱼(壁虎)眼看、手摸等放大镜 简单文字描述,并结合简图 先整体观察鲫鱼(壁虎)的身体外形,再从头部往尾部进行局部观察5.根据计划,实施观察 观察目的:了解鲫鱼(或壁虎)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征。1.让动物在自然状态下自由活动;2.观察动物身体的颜色、形状等特征;3.观察动物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4.按照从前往后、自上而下的顺序观察动物身体每个部分的特征。观察过程中,要爱护小动物!5.真实地、准确地、仔细地记录观察到是事实。6.整理观察记录,形成观察结果观察结果
记录:波波
通过观察,我发现
鲫鱼的身体共有7个鱼鳍。
鲫鱼的头部没有鱼鳍。
鲫鱼的躯干有6个鱼鳍。
背部有1个鱼鳍,胸部有2个
鱼鳍,腹部有2个鱼鳍,臀部
有1个鱼鳍。
鲫鱼的尾部有1个鱼鳍。
各1个各2个7.分享与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8.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知道怎样进行科学观察吗?1.明确问题2.制定计划3.实施观察4.形成成果→→→ 9.运用今天学到的科学观察方法,观察校园里的一种小动物。 和同学分享你的研究问题、观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