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飞来峰王安石登【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了解诗歌赏析的方法,能尝试赏析较简单的诗歌。了解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初读诗歌,读出诗韵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最好能读出节奏,富有感情。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再读诗歌 ,读懂诗意 (1)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2)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3)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缘 :因为。
(5)眼:视线。
(6)塔:铁塔。
(7)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译文:
飞来峰顶灵隐寺前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诵读诗歌,感悟哲理 现在我们理解的只是诗句的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诗和我们现在写文章是一样的,是想通过字里行间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愿望。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写作背景“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 慎微篇》。意思: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小结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诗的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
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拓展练习 结合刚才所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学习《登幽州台歌》结束语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那豪迈的气势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为之喝彩。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为自己储备知识,积蓄能量,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声诵读这首诗来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