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课时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明遗存 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课时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明遗存 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30 13: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历统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第1课
课时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明遗存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
1.下图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你认为其出现的时代是(  ) 21·cn·jy·com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新石器时代????????????????????????D.?春秋战国时期
2.龙山文化手工业发达,陶器的制作水平达到新石器时代的顶峰,流行(??? )
A.?白陶 B.?灰陶 C.?彩陶 D.?黑陶???????????????????????????
3.距今约7000—5000年,活跃在黄河流域代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繁荣阶段的是(??? )
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二里头文化??????????????????????????D.?良渚文化
4.中华文明在新石器时代获得重大发展,下列各项中属于该时期重要成就的是 (??? )
A.?瓷器制作技术成熟??????B.?纺织技术已经萌芽??????C.?人工冶炼铁器出现??????D.?青铜铸造达到很高水准
5.有学者认为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工育蚕技术。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甲骨文中出现象形字“丝”和“蚕” B.?《诗经》里对人工育蚕进行了描写 C.?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含有家蚕丝的绢片 D.?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半个茧壳
6.中国绘画艺术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大放异彩,从载体形式上看主要有(  )
①彩陶画 ? ②岩画?  ③帛画???  ④地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②仰韶文化出土的主要是白陶;
③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典型且影响较大的文化;④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 )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 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
???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 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
9.20世纪80年代初,我省考古工作者在和县县城以北龙潭洞发掘到一个相当完整的猿人头盖骨、零星的牙齿及額骨、颌骨碎片化石。通过鉴定,这一古人类是距今二三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直立人,考古工作者将其命名为“和县猿人”。从图文材料中获取的倌息是 21世纪教育网版
A.?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历史的空白?????????????????????????????
?B.?佐证了我省是中华民族的发样地 C.?提供了研究长江沿岸人类起源和发展最有力的依据?????
D.?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力
10.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工育茧和丝织技术。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出现玉蚕?????????????????????????B.?浙江钱山漾遗址发现绢片和丝线 C.?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D.?《周礼》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作“妇功”
1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21cnjy.com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C
解析: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故应选C。www.21-cn-jy.【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起源,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大汶口文化”、“刻画符号”入手即可。2·1·c·n·j·y
2.D
解析:龙山文化流行黑陶。
【点评】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3. A
解析:距今大约7000~5000年前黄河流域活跃着仰韶文化的先民。
【点评】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4.B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本题关键信息是:新石器时代。A项是汉代;C项是西周;D项是商周时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考查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发展
5.C
解析:A项错误,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出现的成熟的文字, B项是描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均和材料时间不符;C项正确,出现的含有蚕丝的绢片,是实物资料,反映了此时已经懂得了养蚕丝织的技术。D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得知是否是人工养殖的茧壳。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史料的相关内容。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
6.C
解析:帛画出现于战国时期,不属于新石器时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由材料中的时间“新石器时代”入手即可。21·世纪*教育网
7. B
解析: ②仰韶文化出土的主要是彩陶,所以仰韶文化也被称为彩陶文化;④长江流域才是我国在世界上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www-2-1-cnjy-com
【点评】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8.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骨针等工具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说明当时生产工具来源多样,故B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纺织技术日臻完善,原始社会末期也不可能有发达的纺织技术,故A选项错误;材料不仅仅限于陶制工具,还有骨制工具,故C选项错误;仅凭材料的有限信息也不能反映手工行业分工细致,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骨针”分析出当时的工具有陶制工具,还有骨制工具,据此即可判断生产工具来源多样。ACD都属于典型的干扰项。
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题干中“和县猿人”“是距今二三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直立人”,据此可以直接排除A;题干只是阐述了“和县猿人”的发现、确认与命名,因此B的表述不合题意,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和县猿人”发现在长江流域,为研究长江沿岸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C符合题意;D与题意无关,故选C。2-1-c-n-j-y
【点评】考查历史方法论
10.B
解析:A项与新石器时代不符; B项中钱山漾遗址发现绢片和丝线可以通过一手史料证实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工育茧和丝织技术; C项错误,甲骨文是商代的不是新石器时代; D项中《周礼》与新石器时代不符。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识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本题关键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新石器时代“,再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来源:21cnj*y.co*m】
11.C
解析:题目材料反映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多处,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据此①③符合题意。结合材料及我国古代南稻北粟的种植特色,可知②符合题意。但材料反映不出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故④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带④的CD两项。【出处:21教育名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