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学习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知识;
2.把握情节、赏析人物、研讨主题。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家介绍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省淄博人。
19岁应童子试,连取县、府、道第一,名震一时。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做了四十余年的塾师,年老方撤帐归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品介绍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幻化形象刻画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很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
《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等。
写作背景
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族入关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在“康乾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子的怀旧情绪绝对不能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都要杀头,在文字狱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字词汇总
逃遁(dùn) 朝暾(tūn) 谶语(chèn) 汍 (wán) 澜 连袂(mèi)
创痏(wěi) 酹 (lèi) 地 唼 (shà) 呷 綦 (qí) 贫 歘(xū)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香玉》
以崂山下清宫为背景,叙写了黄生与宫中白牡丹花仙的香艳的男女欢爱的故事,歌颂了人世间最纯洁的感情。
《王六郎》
通过渔人许与王六郎相识、相交,王六郎舍己救两条命,以及王六郎为神后与许的交往的描写,表达了人世间真情的珍贵,对富贵不忘贫贱之交的赞美,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社会人情冷漠、人不如鬼的社会现实。
写作特色
1.情节曲折,富于变化。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冷”“热”“温”三种色调结构全篇。黄生的孤寂是“冷”,香玉的婉转妩媚,感情挚烈是“热”; 绛雪为耐冬所化,友善清雅,贞操自持是“温”。
2.精粹而丰富的语言。无论是抒情写景,还是叙事状物,都绘声绘色,多彩多姿,曲尽形态,词汇异常丰富;人物语言雅中有俗,俗中见雅,雅俗结合,更生动活脱。
3.体裁上,大部分作品有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具备短篇小说的体制。
知识迁移
阅读《婴宁》片断,完成1—3题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女过去数武,顾婢子笑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
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曰:“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媪亦起,唤婢襆被,为生安置。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如嫌幽闷,舍后有小园,可供消遣;有书可读。”次日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来,狂笑欲堕。生曰:“勿尔,堕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
……
母谓女曰:“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邑令神明,幸不牵累。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女正色,矢不复笑。母曰:“人罔不笑,但须有时。”而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之亦终不笑,然竟日未尝有戚容。
1.婴宁出场,“拈梅花一枝”之后又多次写花,谈谈鲜花情节描写中所起的作用?
2.婴宁在受到婆婆训斥后,就再也没有笑过。如何看待婴宁的“不笑”呢?
3.蒲松龄先生创造出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其意义何在?结合当时环境分析。
参考答案
1.作者有意以鲜花象征婴宁容貌的美丽与内心的纯洁,而在婴宁与王子服相识、相爱,以及引起婴宁由笑到不笑的惩罚西人子事件中,花也都在其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2.在嫁入王家后,由于受到封建家长的监督,婴宁越来越感受到舆论对她的巨大压力,她逐渐知道什么是封建礼法,对这个环境深感失望,变得不爱笑了。她“不笑”固然是要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但“终不笑”,却是一种极端的行为,表明她对封建家庭的生活感到毫无趣味,反映出她内心的抵触情绪。
3.在封建礼教森严,三从四德肆虐的时代,古代妇女轻声语、踏碎步、掩口笑。婴宁打破了她们不敢笑的束缚,恰如深山幽谷中的“笑矣乎”,远胜于矫揉造作迎合人意的“解语花”。借此批判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
拓展阅读
用心灵走近蒲松龄
韩青
一个人沿崂山古径攀援,直至崂顶。在这与天穹比邻的天界,择石坐定。那苍海波涛,翩飞鸥鸟,尽收眼底;那阵阵经声,缭绕烟雾,也随罡同一起遁入云端。一个人的世界,最易浮想。想到自己离开生我的这片海边热土已近三十余载了,而这些年来,我苦苦求索的精神之旅中,每每徘徊不定时,冥冥中不时有一面容清癯的老者与我直面,让我汗颜。我知道,他就是清代伟大的布衣作家蒲松龄。
我似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从海边起飞,降落在鲁中的孝妇洞畔,一呆就是三十余年。一旦在这儿扎下了根,就再也不想挪窝起飞了。在淄博,我经常以地主的身份带领外地客人去蒲家庄蒲松龄故居访问。岁月不居,前尘如海。蒲松龄既平凡近人又崇峻旷远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记不清去蒲家庄多少次,但给我印象刻骨铭心的还是我一人前往的第一次。
第一次去拜谒蒲松龄先生正是“文革”动乱年代,当我听说蒲松龄的墓椁被挖开了时,我的心震颤了,便乘公共汽车到洪山,再沿乡间泥路磕磕绊绊地去了蒲氏墓园。那时墓园没有围墙,老远就能见到几丛高大的古柏下新挖的黄土堆积如丘。走近了,看清墓穴洞开着,只见些许朽木、碎骨、发丝,墓地周遭纸灰飘零,据附近一老者言,这是墓中一部书的残迹。这是一部从未面世的书,是作者临终前叮嘱家人务必与其合葬的一部书。
果真如此,这太可悲了。日后若以现代高科技摄像技术,必将全真迹大白于天下。先生《聊斋志异》成书后,王渔洋1688年题写了那首著名的《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的绝句:“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一年,蒲松龄48岁,离他驾鹤西去,还有27年的人生旅程,作为一生勤奋笔耕的蒲留仙,决不会坐等时光,我想坟前这部“飞天”之作,很可能就是他继《聊斋志异》之后,又一部力作。我想,在写作上,或许会丢掉他惯用的狐鬼花妖的表现形式,而选择直抒胸臆的笔触,既然要去另一世界阅读,就不必再讳避文字狱的加害了。
上述王渔洋“戏书”的绝句,肯定了《聊斋志异》源于民间生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却忽略了作者创作此书的“孤愤”襟怀。蒲松龄在《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言道:“《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这就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清楚寒夜灯下,一个受难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和鞭笞。这与《聊斋志异》所言:“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正说明作者是有所寄托的,而并非仅为“姑妄言之”。
“文革”期间,蒲松龄故居的大门被一把锈锁将其与外边疯狂的喧嚣隔开。当我被留守故居的蒲玉水老人从一个便门带进院内时,顿觉寂静异常,满院荒草离离,墙壁、屋宇都露出些破败的样子。蒲松龄居住过的正房那纸糊着的窗棂,被风当作口哨不时吹响,几只麻雀从窗棂间飞进飞出,我们步入屋内,见几样破旧物件随便地堆在地上,正面悬挂“聊斋”匾额的背后,已被一对麻雀夫妇选作生儿育女的暖巢,破败至此,令人不免心寒。但当我听到蒲玉水介绍说,蒲松龄墓穴中出土的印章、灯台、酒盅等什物,还都保存完好时,我不仅感到这个死后不得安宁的灵魂,日后必将还有重修墓园之日。我相信:泯灭的是肉体,而不死的是灵魂。
巩固练习
基础积累
1.选出下列加红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璀璨(cuǐ càn) 冥想(míng) 朝暾(dūn) 谶语(chèn)
B.汍澜(wán lán) 梦寐(mèi) 愀然(qiǎo) 恸哭(dòng)
C.花蕊(ruǐ) 泫然(xuàn) 俨然(yǎn) 创痏(chuàng yǒu)
D.唏嘘(xī xū) 觇视(chān) 橐(tuó) 悲恻(c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砍斫 瞑想 爱慕 韦编三绝
B.连袂 嗜酒 愀然 秀外惠中
C.璀粲 泫然 殉情 得陇望蜀
D.悲侧 谶语 朝暾 助纣为虐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暾:刚出来的太阳。 谶语:指事前预测的话语。
B.汍澜:涕泣的样子。 连袂:同伴。
C.逆旅:旅馆。 资斧:路费。
D.綦贫:非常贫穷。 肥秩:肥缺。指很有油水的官职。
4.与例句中加红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生怪之
A.子舆之归家; B.风行露宿;
C.朝服衣冠; D.许亦异之。
5.下列句子句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之 ②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③有女子渡河而溺者 ④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6.填空
蒲松龄(1640~1715)____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_______,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聊斋志异》是一部_______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阅读理解
(2019 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尝出而过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虽然,其成也,不以私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愿记以示后之人,使不得私焉。”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③。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
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④。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苦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而士之行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⑤!
注: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慧礼,和尚法名。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④孔氏,指孔子。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有,通“为”,也夫,语助词。
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出而过焉????????? 过:探望
B.不以私吾后????????? 私:私爱,偏爱。
C.余特戏曰??????????? 特:特意,故意
D.而士之行可一乡????? 行:品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记以示后之人?????? 士大夫之族
B.视其居枵然?????????? 其后用兵
C.学博而才敏?????????? 吾尝终日而思矣
D.以彼之材???????????? 以资政殿大学士行
9.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
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
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
参考答案
1.D(A项,“暾”应读“tūn”;B项,“恸”应读“tòng”;C项,“创痏”应读“chuāng wěi”。)
2.B(A项,瞑—冥;C项,粲—璨;D项,侧—恻。)
3.A(A项“谶语”意为“事后应验的语言”。)
4.D(例句与D项加点的字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C两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B项为名词用作状语。)
5.C(四个句子分别是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
6.清,柳泉居士,文言短篇。
7.B
8.D
9.B
10.①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
②然而和尚的寺庙遍布天下,那些他们所谓的有才能的僧人,难道独独只有慧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