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扁鹊治病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7 扁鹊治病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30 19:3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寓言两则《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寓言两则《扁鹊治病》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的学习基础,具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精神品质。能够对故事进行简单的复述,并能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多多从课内进行延伸,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水平,养成经常阅读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五、教学用具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自制病历卡(根据教师要求的格式自制卡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故事引入:相传在战国时期,两千多年前,有一次,一位医者和弟子们路过虢(guó)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这名医者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他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于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便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熨(yùn)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20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众人都为此“起死回生”之术感到震惊,这名医者就是神医——扁鹊。
学生
活动
认真听讲,理清故事脉络。
设计意图
营造教学氛围,便于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文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人物简介: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他救死扶伤,妙手回春,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望”指的就是看病人的症状,“闻”指的就是闻一闻病人身体的味道,“问”就是询问病人一些问题,“切”就是为病人把脉。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说明扁鹊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医生。
了解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扁鹊,了解他对中医做出的贡献。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神医扁鹊,为文中分析扁鹊的品格做铺垫。




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这篇课文写了春秋时期,名医扁鹊三番两次劝说蔡桓公要治病,但是由于蔡桓公不相信他的话,最终病入骨髓无药可救的事情。)
2.复述故事: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过了十来天,…又来拜见…
十来天后,…再一次来拜见…
又过了十几天,…老远望见…
五六天之后,… (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话语概述。
回顾所读的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掌握,为下面分析课文、提取信息内容做准备。
三、分析课文:小组合作交流,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病历单
患者:蔡桓公
诊次
日期
病状
治疗建议
患者表现
第一次
?
?
?
?
第二次
?
?
?
?
第三次
?
?
?
?
第四次
医生:扁鹊
师生分析后总结(课件展示):
病历单
患者:蔡桓公
诊次
日期
病状
治疗建议
患者表现
第一次
?有一天
?皮肤有点小病
? 热水敷烫
?认为自己没病
第二次
?过了十来天
?病在皮肉之间
?扎针
很不高兴
第三次
?十来天后
?病在肠胃
?服汤药
非常不高兴
第四次
又过了十几天
病已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
浑身疼痛
医生:扁鹊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
1.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
我们发现蔡桓公的病经历了4个阶段:皮肤→发展到皮肉→发展到肠胃→深入骨髓。
2.扁鹊直言相告,三次劝说蔡桓公,他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认为自己没病,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由此,我们分析蔡桓公是一个( )的人,(不听劝告,固执己见)
3.扁鹊用了“望闻问切”中最难的诊断方法“望”就能诊断出蔡桓公的病情,说明他的医术怎么样?(医术高明),蔡桓公多次不听劝告,但是扁鹊却坚持告诫,说明扁鹊是一个怎样的人?(医德高尚)
小组内配合,组长进行分工,查找、总结、记录。
认真审阅问题,从表格中找出相对应的答案,并结合人物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设计意图
梳理文章脉络,对蔡桓公的病情发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通过患者蔡桓公的表现分析蔡桓公固执己见、讳疾忌医的性格特点,以及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的精神品质。
四、展开联想,情境表达:蔡桓公不听劝告、固执己见导致最后病死,临终时的他一定懊悔不已,此时,如果你是以下其中一种人物,你会对蔡桓公说些什么呢?
1.蔡桓公左右的大臣
2.扁鹊
小结:从蔡桓公身上告诫我们的一个道理和启示是,我们要防微杜渐、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的忠告、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我们可以用一对对联概述这篇课文,即“叹桓公吃亏丧命在眼前,悔不听神医扁鹊金玉言”。
展开想象,组织语言,从不同的人物角度,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对蔡桓公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设计意图
让学生能够从课文中的人物角度去思考分析,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有自己的观点,要从平时的课堂中多加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敢于表达、尽情表达。




3
五、拓展延伸
1.《扁鹊治病》又名《扁鹊见蔡桓公》,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2.课后查阅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
认真阅读,将句子读通顺,并对应课文中语句试着翻译文言句意。课后查阅寓言故事,病跟同学讲讲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古文,引发对古文的学习兴趣,拓展课外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七、作业设计
1.查阅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至少两则。
2.根据本文内容编排一个课本剧。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蔡桓公 扁鹊
固执己见 医术高明 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正确意见
讳疾忌医 医德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