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此举,体会人物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 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炉火旁,我们也许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或是引发美好遐想的神话,或是给予我们深刻道理的寓言。咱们学过的寓言故事有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画蛇添足。今天老师为大家讲述一则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检查预习
课文主要人物是谁?扁鹊、蔡桓公。(出示图片,让学生来指一指。)
你知道哪些关于扁鹊的资料?为何称他为扁鹊?
(“扁鹊”原名秦越人,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创造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你知道哪些形容医术高明的词语。
学生回答,然后进入“词语加油站”
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词语过关,指生读词。
扁鹊 理睬 肠胃 解释
敷烫 烫手 药剂 汤药
根据 浑身疼痛 蔡桓公
概括课文大意。
题目拓展法:指导运用题目扩展法概括文章大意。扁鹊给谁治病?
治疗过程?结果如何?
总结:课文写了扁鹊三次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不相信自己生病了,结果错过治疗时机,最后病死了。
问题探究
探究一、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那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1、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中医博大精深,传承千年,无数实践经验总结得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2、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心态怎样,有何变化?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担心地)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着急地)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焦急地)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通过加修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问: 就在扁鹊掉头跑的那一刻,他想:……
探究二、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找出蔡桓公病死的原因。小组讨论。
讳疾忌医。 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讳(huì)疾忌医”。
联系实际:你的身边有没有讳疾忌医的事例?
四、感悟提升
跨越时空的对话
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这时候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五、拓展深化
金玉良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防微杜渐
出示事例图片,加深印象。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不要)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