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5.1透镜说课稿(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5.1透镜说课稿(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9-01 10: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5.1 透镜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 ,是上一章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的延续,更是后面学习照相机、投影仪及凸透镜成像的基础。

教材内容先是对透镜的基本认识,之后通过生活中放大镜聚光的游戏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直观的实验现象之后再引入焦点焦距的概念,以感性为依托,循序渐进,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中4个题也分别是对本节知识的拓展,重难点强化。
二、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已接触过很多透镜,比如眼镜、照相机、放大镜等,所以对透镜不会陌生,但对透镜的认识却是很肤浅的。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因此适当的情景将会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在上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光的折射的知识,生活中很多同学玩过放大镜的聚光游戏;有了这些基础,加上教师直观的实验演示与引导启发、多媒体的辅助以及及时的跟踪训练等,学生是可以完成本节课的目标的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两种透镜的形状特点,会区分两种透镜
2.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能运用透镜对光的作用来完成简单的光学作图
4.了解光心、焦点、焦距,会测凸透镜的焦距
(细化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明确教学的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的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
我确定了被细化的教学目标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
对“会聚”与“发散”的理解及透镜对光的作用的作图题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观察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和归纳法、练习法等

六、教学过程
认识透镜
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动手体验测凸透镜的焦距
知识运用及拓展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收获,发疑问
Company Logo
"十一运"圣火采集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Company Logo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水晶、石英、树脂材料等)
制成的一种光学元件。
一、认识透镜
跟踪练习:识别透镜
学生活动:按小组分别发放透镜

布置任务——观察自己手中的透镜,说出它的外形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至少用两种方法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
小组展示,总结方法:“摸”“看”“照”
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1.学生实验:
使手电筒发出的光射向光屏,依次把凸透镜和凹透镜放入手电筒和光屏之间。观察放入透镜后,透过透镜区域光的亮度和光照范围的变化。
通过观察、分析,初步得出结论:放入凸透镜后,光照范围变小、变亮;
放入凹透镜后,光照范围变大、变暗
(这个探究活动先让学生感知客观现象。接下来教师
利用激光演示器做演示实验,来突出本质)
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2.演示实验——布置任务
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透镜对光的作用
并作出平行光入射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运用多媒体展台展示
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光路图
其他组作评价
尝试总结透镜作图规律(三条特殊光线)
B.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师介绍“虚焦点”
A.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给出光心、焦点、
焦距的概念
(追问:理论依据是什么?
几个焦点?

探究结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三条特殊光线
对“会聚”和“发散”的深入了解
变式
1.用手电筒与凸透镜,让学生体验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并说出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2.用两个焦距分别为5cm和15cm的凸透镜做会聚实验。
提问:焦距大小与会聚能力强弱有什么关系?
三、再次体验,深入思考
(学生猜想——学生实验——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深入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结论: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反映了透镜对光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再一次的实验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Company Logo
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较厚的一端偏折。
最后,温故知新,通过ppt展示,深入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Company Logo
F
凸透镜是三棱镜的组合
(用多媒体展示,从光的折射的角度对透镜对光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Company Logo
F
1. 郊游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把剩有液体的玻璃瓶扔在树林里?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2.有种植蔬菜大棚经验的人都知道大雨过后,要及时清理塑料棚上的积水,这是为什么?
(学以致用,让学生认识到学物理有用。)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梳理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
布置作业(针对目标设置作业)
1.作图题




3.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和第4题(对本节重难点的强化)

4.有下元件: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其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有实焦点的是 ,有一个焦点的是 ,利用光的反射的是 ,利用光的折射的是 。

2.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上,是因为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
(设置有梯度的习题,由易到难,逐步突破重难点),
板书设计
5.1透镜
一、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三、光心: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两个焦距相等,
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
三条特殊光线
教学效果预测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结合新课标理念,遵循知识的逻辑关系,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充分体验,相信学生是可以完成本节目标的。而对于本节难点“会聚”与“发散”的理解,有个别同学可能一时理解不了,这可以通过课后辅导与练习帮助解决。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