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 火山和地震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 火山和地震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1 09:4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火山和地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
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
二、教学重点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
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
四、教学准备
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
4、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等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学情预测
学案
1.谈话:地震是非常可怕的,同样危险的还有火山喷发,大家猜想一下,如果发生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破坏地形,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课件出示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视频和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考火山喷发和地震使地形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视频:火山地震情景和画面)
2.交流火山、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学生交流,教师点击相关的图片
(地动山摇、房屋倒塌、道路断裂、巨石滚落、河流移位、河流阻塞形成堰塞湖、岩浆喷发会形成火山岛、火山锥、熔岩高原等等)
教学内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复备栏
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讲解: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破坏力。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3)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讨论: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
(4)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根小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当木棍被折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假如这根木棍是我们想象中的地下的岩层,当岩层受到挤压的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木棍在力的作用下被折断,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时发生的断裂,木棍折断时发出的声响,想象到地震时发出的巨大声响;木棍被折断后产生的震动,想象到地震引起的大地剧烈的震动)
(5)组织学生讨论: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6)讲述: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年地球上都要发生几百次;只是有的地震较弱,人们感觉不出来;只有强烈的地震才会带来灾害,但一般一年不过只有几次。
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的成因。
(1)学生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
(2)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3)小结火山喷发的原因。
2、讨论:为什么说我国台湾省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频繁地区?
小结:在板块的边缘,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岩层受到压力较大,这往往是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地带。
4、指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前兆。
(1)讨论:地震前兆有哪些?你们已经知道有哪些地震前兆?
(2)讲述:地震前兆还有: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断流;气候出现冷热骤变;地光与地声等。由于动物感觉器官特别灵敏,被人们称为一部监测地震的“活仪器”。为了便于大家观察动物的地震前兆,老师介绍一首歌谣给大家: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三、优化组织,引导探究
1、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
(出示张衡像及地动仪挂图)张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科学家。在1800多年前,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监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是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了解得越来越多,发明了各种仪器监测地球内部的变化。例如地震仪(出示地震仪挂图)就是通过监测地球内部的变化来记录和预报地震的。
2、、指导学生在遇到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造成火灾。
四、矫正反馈,全课小结
⒈学生概述本课内容
谈话:同学们,到现在为止,你们对火山和地震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⒉提出再研究的问题:
谈话:同学们了解的真多!那么对于这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你有什么想法呢?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想提出来继续研究呢?
3、谈话:看来关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的问题。那就请大家把今天没有完成的研究继续下去,当然你还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实地观察等其它方法进行探究。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研究火山和地震的专家。
将地震和火山分开讲,效果很好。
启发学生说一说,每样物品代表什么,如土豆泥相当于什么?番茄酱相当于什么?
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认知经验。


板书设计:
地球内部运动 剧烈 火山 地形发生变化

地震
缓慢
巩固案
1、连一连模型和自然现象。  
洗耳球 岩 浆  
洗耳球上的小口 地 壳  
水 火山口  
挤压 火山喷发  
水喷出来 地球内部压力 
 
2、读一读模拟实验方法与步骤:  
(1)把灌满水的洗耳球轻轻拿在手中,看水会不会喷出来;  
(2)轻轻挤压洗耳球,看水会不会喷出来;  
(3)用力挤压洗耳球,看水会不会喷出来。  
3、学了本节课的知识,你能解释汶川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地震呢?
(汶川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此次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