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并在比较中掌握通分这一概念。
三、教学难点:根据分数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流程
课前
1、回家认真观看微课。
2、观看后提出自己的困惑与建议。
3、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试题。
4、查阅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课中
一、交流感受、合作释疑
1、周末同学们都观看了微课《分数的大小》,你有什么收获?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汇报(围绕:通分的这概念进行讲解。)
2、展示交流
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任务单中的典型问题通过投影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讲,生生互评,教师引导的方式解决学生自学时的问题,并鼓励自学完成的好的学生。(教师提前对学生的任务单进行批改,选择好典型问题,并围绕这几个典型问题进行展示、讲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微视频初步了解了通分的概念与方法,并接触了一些常用的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分享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清晰,并让课前学习效果不太好的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通过解决自学后的疑问实现解惑的目的。
二、课堂基本练习
(一)我会填。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并在全班汇报。
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 ), 并且分母( )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2、通分时,分母一般选用原来几个分数分母的( )做分母。
3、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 ), 和 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 ), 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 )。
(教师预设:1、相等、相同;2、最小公倍数,选最小公倍数作分母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3、学生回答后,追问“你是怎样想的?”第一组数中的分母成倍数关系,所以最小公倍数是…第二组数中的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所以最小公倍数是…第三组可以用列举法,所以最小公倍数是…)
(二)比较下列各组分数的大小。(不能直接比较的写出过程)
○ ○ ○ ○ ○ ○
(教师预设:用一句话来说明你的理由:分母相同比较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相同比较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分母不同先通分),
设计意图:
根据分数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以及通分的必要性
三、拓展提升
(一)把 ,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进行独立解答。
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引导:
最后教师优化方法:先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再比较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
……
(二)合作探究
一次数学竞赛中,笑笑答对整张试卷题目的 ,淘气答对了整张试卷题目的,他们两人谁做得好?(比一比,哪一组选择的方法多)
和
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多。
学生汇报,展示,教师板书方法:
方法一:将分母化来相同
方法二:将三个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
方法三:先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再比较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
……
设计意图:一是鼓励学生找到更多的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征选择最优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三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四、鼓励学生形成多种获取知识方式,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预设:交叉相乘法、搭桥法(与1和比)、倒数法…
五、归纳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