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dé? xíng
xǐ ?què
chán ?míng
dào ?z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
墨________ ????碧________ ????未________
默________ ????壁________ ????末________
3.查字典。遮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读________。 21教育网
4.解释加下划线字。
(1)日暮客愁新________?
(2)江清月近人 ________
(3)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
(4)望湖楼下水如天 ________
(5)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
(6)路转溪桥忽见 ________
5.阅读诗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回答问题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描绘了________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________”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下列对《宿建德江》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B.?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第二句“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C.?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D.?此诗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为触景抒情。21·cn·jy·com
7.翻译诗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①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夕阳染红了西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10.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 明月别枝惊鹊,????????????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www.21-cn-jy.com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11.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的“见”读_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德行;喜鹊;蝉鸣;稻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德、喜、鹊、鸣、稻”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故答案为:德行、喜鹊、蝉鸣、稻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 墨水;碧绿;未来;默默;墙壁;末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故答案为:墨水、碧绿、未来、默默、墙壁、末尾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辶;11;zhē
解析:遮按部首查字法应查辶部,再查11画,读zhē。意思是,遮蔽。遮挡。【点评】阅读时如果碰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不了解它的意义,或只知道它的字形而不知道它的读音和意义,作文时如果要用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忘记了写法,这时就要靠工具书的帮助。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从字典中找到这个字呢?这里向你介绍三种最常用的查字法。一种是音序查字法。另一种是部首查字法。还有一种是笔画查字法。2·1·c·n·j·y
4. (1)作者为思乡而忧思不堪(2)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3)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4)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5)离开(6)同“现”。 www-2-1-cnjy-com
解析: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本题,应对整首诗歌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结合诗句理解词义。 故答案为:(1)作者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2)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3)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4)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5)离开 (6)同“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诗句。
5.望湖楼;醉;西湖骤雨图
解析: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2-1-c-n-j-y
6. D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B、C正确。D:错误,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 (1)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2)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3)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故答案为:(1)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2)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3)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及诗句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诗句。
8.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故答案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点评】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21*cnjy*com
9.①黑暗把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吞没了。②夕阳把西天染红了。
解析: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点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改为具体人称。?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适当的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来源:21cnj*y.co*m】
二、诗歌鉴赏
10.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清风半夜鸣蝉(3)xiàn;现
(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21cnjy.com
解析:(1)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2)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补写诗句即可。 (3)在古诗中,有的字句尾为了押韵,就出现了谐音,见[xiàn]:同"现",显现,出现。 (4)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清风半夜鸣蝉(3)xiàn、现(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含义。 (3)掌握古诗中的字词与今天的读音和用法的区别,平时注意积累记忆。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出处:21教育名师】
11.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清风半夜鸣蝉(3)xiàn;现(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词的内容、词牌名、词题的掌握能力。对作品的、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词的内容来分析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考查对古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词即可。 (3)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4)寻找词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词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清风半夜鸣蝉;(3)xiàn、现;(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词的内容、词牌名、词题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针对古诗词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辨析能力.对于易错、易混字要加以积累。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中景物描写的能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