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 同步练习
知识要点一 农业及其重要性
1.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于下面的哪个部门( )
A.渔业 B.畜牧业 C.林业 D.种植业
2.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地形陡峭的海南五指山地区,应大力发展(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旅游业
3.下列对我国农业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
A.东牧西耕 B.西牧东耕 C.南牧北耕 D.没有规律
4.江苏地区的农业特色是( )
A.水田农业 B.旱地农业 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5.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胡焕庸 C.陈景润 D.李四光
6.读中国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界线A接近于 mm年降水量线,使我国农业呈现“西牧东耕”的格局。
(2)B是 牧区。
(3)C地的作物熟制是 。
(4)D处的林区属于 (填“天然林区”或“人工林区”)。
(5)E处的糖料作物主要是 。
知识要点二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下列属于北方地区代表性的农作物的是( )
A.柑橘、油菜 B.甘蔗、芝麻 C.油菜、甜菜 D.苹果、小麦
2.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团队,研究成功的重大科研项目有( )
A.杂交水稻、杂交玉米 B.杂交水稻、稻麦轮作
C.杂交水稻、海水稻 D.小麦、玉米品种改良
3.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下列农产品与其产地搭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油菜、甘蔗
B.长江中下游平原——玉米、大豆
C.华北平原——水稻、甜菜
D.雅鲁藏布江谷地——青稞、小麦
4.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豆、高粱、谷子是该地区主要农业产品
B.春小麦是该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
C.东北人口众多,农业商品率较低,三江平原的湿地应继续开垦,扩大耕地面积
D.该地区地形平坦、热量充足,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下列作物,适合种植在有“黑土地”之称的东北平原是( )
A.甘蔗 B.花生 C.油菜 D.甜菜
6.读我国油料和糖料作物分布图,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农作物的名称。
糖料作物:
A
B
油料作物:
C
D
知识要点三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水稻在海南岛可以一年三熟,而东北的水稻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河流因素
2.导致我国各地农耕制度有差异的原因是( )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地形
3.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海南岛大面积种植甜菜,发展制糖业
B.东北平原大面积种植冬小麦
C.在华北平原大力发展牧区畜牧业满足当地生活需求
D.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淡水渔业
4.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
①东北 ②西南 ③东南 ④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肉奶禽蛋产品主要来自( )
A.内蒙古牧区 B.新疆牧区
C.农耕区畜牧业 D.青海牧区
6.阅读下面的国家农业规划七大农业主产区地图,完成问题。
(1)我国七大农业主产区的地形主要是 和盆地。
(2)甘肃,新疆生产区位于 (干湿区)。
(3)河套灌溉区地处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
(4)华北平原生产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长江流城生产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5)华南产区纬度低,作物可以一年 熟或 熟。
(6)黑龙江省位于 生产区。
知识要点四 走科技强农之路
1.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行为属于不正确运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是( )
A.采用无土栽培,节约耕地,省水省肥,绿色环保
B.运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生产无公害产品
C.将信息技术用于畜牧业,实现生产过程中全流程监控,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2.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属于( )
A.生态农业 B.观光农业 C.精确农业 D.外向型农业
3.根据我国的国情,今后农业发展主要依靠( )
A.增施化肥 B.扩大耕地面积
C.发展农业科技 D.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4.我国近年来“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到推广的重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
B.热量和水分的需要
C.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D.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的发展
5.我国农业生产形成“北麦南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气温 D.饮食习惯
6.某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了映泉市的农业园,请你根据地图和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市近几年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扩展很快。城区周围形成了六个各有特色的农业园。
材料二高强是某农业园的圆主。他的农业园位于城区的西北部,邻近公路又靠近河流。下面是他的农业园在不同时期的产值结构示意图。
(1)根据映泉市农业园分布简图,我们可以断定映泉市所处的地形是 。
(2)根据材料三中对高强的农业园位置的描述,在材料一简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圈出高强的农业园。
(3)从2005年到2010年,高强的农业园产值结构的变化是 。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
参考答案及解析
知识要点一 农业及其重要性
1.【解析】种植业是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社会生产部门。故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于种植业。
故选:D
2.【解析】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地形陡峭的海南五指山地区适宜发展林业,这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故选:B
3.【解析】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少,东部地区降水多,我国的农业具有东耕西牧的特点;南方主要为水田,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主要为旱地,属小麦集中产区,我国农业具有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故选:B
4.【解析】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江苏位于南方地区。
故选:A
5.【解析】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袁隆平,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提高的粮食的产量。
故选:A
6.【解析】(1)图中界线A接近于400mm年降水量线,使我国农业呈现“西牧东耕”的格局。
(2)B是内蒙古牧区,主要的牲畜是三河牛、三河马。
(3)C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4)D处的林区属于天然林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西南林区。
(5)E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
故答案为:
(1)400 (2)内蒙古 (3)一年一熟 (4)天然林区 (5)甘蔗
知识要点二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解析】北方地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花生、谷子等农作物。本区盛产温带水果,比如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也很丰富,著名的有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
故选:D
2.【解析】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团队,研究成功的重大科研项目有杂交水稻和海水稻,故C正确。
故选:C
3.【解析】油菜、甘蔗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玉米、大豆主要分布于 东北平原。水稻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甜菜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北地区。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青稞、小麦。
故选:D
4.【解析】谷子主要种植在黄土高原地区,故A错误;春小麦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B正确;东北地区人口较少,农业商品粮较高;三江平原因河流纵横,沼泽遍布,林木茂密,被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2000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以保护好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对重点保护地区要求尽快还林、还草、还湿地,故C错误;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故D错误。
故选:B
5.【解析】农作物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特别是地形、气候条件等;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盛产大豆、高粱、谷子、玉米、水稻、春小麦、甜菜等。
故选:D
6.【解析】糖料作物A是甘蔗,B是甜菜,油料作物C是油菜,D是花生。
故答案为:
甘蔗 甜菜 油菜 花生
知识要点三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解析】海南岛位于我国最南端,属于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三熟;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属于寒温带、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所以,纬度位置造成的热量差异是形成海南和东北地区作物熟制不同的主要原因。
故选:A
2.【解析】导致我国各地耕作制度(熟制)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热量,我国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到三熟,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故选:B
3.【解析】海南岛适宜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天然橡胶等,甜菜适合温凉的气候,故A错误。东北平原大面积种植春小麦,故B错误。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华北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故C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密集,水域面积广大,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合大力发展淡水渔业,故D正确。
故选:D
4.【解析】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缘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解析】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饲养的牲畜占全国总数的80%,是城乡居民食用的肉、奶、蛋、禽的主要来源。
故选:C
6.【解析】(1)读图可得,我国七大农业主产区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盆地,该地形比较平坦。
(2)甘肃、新疆生产区位于干旱区,降水稀少。
(3)读图可得,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灌溉区地处我国地勢的第二级阶梯。
(4)华北平原生产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长江流城生产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5)华南产区纬度低,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二熟或三熟。
(6)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平原生产区。
故答案为:
(1)平原 (2)干旱区 (3)二 (4)小麦 水稻 (5)二 三 (6)东北平原
知识要点四 走科技强农之路
1.【解析】采用无土栽培,节约耕地,省水省肥,绿色环保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故A正确。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中,运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生产无公害产品,故B正确。科学技术应用于畜牧业,实现生产过程中全流程监控,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故C正确。 科技兴农应尽量少使用化肥农药来增加粮食产量,选项D错误。
故选:D
2.【解析】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无公害农业一般远离污染源,加强栽培管,生态防治,利用物理和机械防治能有效的控制病虫害,不用药、不污染,属于无污染、协调的生态农业环节。B项中观光农业是指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故不符题意。C项中精确农业指的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域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故不符题意。D项中外向型农业是指一国或一地区面向国际市场,借助于国际分工来实现再生产的农业,故不符题意。
故选:A
3.【解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和农业机械化逐步普及,使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育种,不但增加了农产品产量,还改善了农产品品质。同时,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也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改变了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故选:C
4.【解析】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自然因素相对在下降,温室无土栽培的适用性广,可以随时调节,在光照、温度适宜而没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滩、荒岛,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应,便可进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农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都为“无土栽培”这种类型的新农业提供了动力。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单位面积的资源产出率,又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与商品性,保护资源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活越来越高的需要,依靠传统方法是难以解决的,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
故选:D
5.【解析】我国农业生产呈“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条件,南方降水多,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降水少,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故选:B
6.【解析】(1)映泉市所属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其地形类型是盆地。
(2)根据材料三中对高强的农业园位置的描述,在简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圈出高强的农业园。
(3)从2005年到2010年,高强的农业园产值结构的变化是水稻、油菜产值减少,蔬菜、肉禽蛋奶产值增加,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增加,对蔬菜和肉禽蛋奶的市场需求增加。
故答案为:
(1)盆地
(2)
(3)水稻、油菜产值减少,蔬菜、肉禽蛋奶产值增加 城市人口增加,对蔬菜和肉禽蛋奶的市场需求增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