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05第05单元 单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05第05单元 单元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30 18:0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禁锢(gù) 怂恿(sǒnɡ) 迷惘(máng)
B.长喙(huì) 瞵视(lín) 羽翮(hé)
C.感喟(kuì) 屋脊(jí) 倏地(shū)
D.伫立(zhù) 嗔怪(chēn) 干瘪(biē)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斑澜 诅骂 蜷伏 秾纤合度
B.污涩 怅然 温训 孤苦伶仃
C.虐待 褴褛 蓦然 怪淡不经
D.叮嘱 臃肿 匍匐 神采奕奕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______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2)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______,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3)学生没打好基础,______,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A.不力 原型 拔苗助长
B.不利 原形 拔苗助长
C.不利 原形 好高骛远
D.不力 原型 好高骛远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
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________。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
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①⑤④②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③②④① D.④⑤③①②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B.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C.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等。
D.蒲松龄是清朝著名的小说家,著有《聊斋志异》。鲁迅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11.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蚂蚁的群体智慧
彼得·米勒
①我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那些列队爬过我厨房台面的小家伙们看上去是那么信心十足,于是我猜想它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不然的话,蚂蚁又怎能做出组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蚁穴、发动大规模突袭等奇妙的行为呢?
②结果我错了。蚂蚁毕竟不是聪明的小工程师、建筑师或武士——至少单个蚂蚁不是。当需要决定下一步怎么做时,大多数蚂蚁都毫无头绪。
③那我们又该怎么解释地球上已知的大约1.2万个蚂蚁物种的繁荣呢?它们在1.4亿年的进化中一定学到了什么。
④蚂蚁并不聪明,但聚在一起就聪明了。蚁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寻找通往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分派工蚁做不同的工作,或保卫领土不受邻居侵袭。落单的时候,蚂蚁可能就像个小傻瓜,但聚成蚁群就能对环境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这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被称作“群体智能”的东西。
⑤个体的简单行动怎样组合成了群体的复杂行为?如果几百只蜜蜂中间有许多不同意见,它们如何做出关于蜂巢安置的重大决定?是什么使得一群鲱鱼如此精确地协调行动,能在瞬间改变方向,仿佛是单一的银色有机体?这些动物中,没有哪一个能够看到全局,但每一个都为群体的成功出了一份力,它们集体表现出的能力甚至让那些最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家都感到神奇。
⑥蚁群运作的要诀之一是:没有哪只蚂蚁执掌大权。没有将军来指挥武士,没有经理来使唤工人。蚁后只负责产卵。哪怕蚁群中有50万只蚂蚁,也能无需管理而正常运作——至少不需要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管理形式。它们靠的是个体之间的无数次互动,共同遵循着一套简单的经验法则——科学家称之为“自组织系统”。
⑦蚂蚁是用触觉和嗅觉进行交流的。两只蚂蚁相遇时,就用触角互相嗅一嗅。觅食蚁每天离穴之前,一般都要等早晨的巡逻蚁回来。巡逻蚁进入蚁穴时,会和觅食蚁简短地碰碰触角。与巡逻蚁的接触是一种刺激,驱使觅食蚁出门。觅食蚁通过与巡逻蚁相遇的频率来判断出门是否安全。如果巡逻蚁回巢的频率正常,就该出去觅食了。如果不正常,就最好再等等。外面可能风很大,也可能有一只饥饿的蜥蜴等在那里。一旦有蚂蚁开始觅食并带回食物,其他蚂蚁就会根据自己与返回的觅食蚁碰面的频率,陆续加入觅食的行列。
⑧没有一只蚂蚁能够看到全局。没有一只蚂蚁指挥别的蚂蚁做事。归根到底,它们是不需要领导的,即使是复杂的行为也能通过相对简单的互动来协调进行。
(选自《智慧背囊》,有删节)
12.作者为什么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呢?
13.文中运用了不少疑问句,疑问句的运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4.蚂蚁并不聪明,为什么说聚在一起的蚁群就聪明呢?
15.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6.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的?
17.细读文章③⑥⑦三段,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1)→(2)→(3)→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18.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
1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B
3.C
【解析】此题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C项,“五彩缤纷”中的五彩指各种颜色;缤纷指繁多交错的样子。“五彩缤纷”在这里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句子中只有白色的梨花,不符合句意,故选C。
4.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结构混乱,去掉“是重要原因”。C项,成分残缺,去掉“随着”。D项,表意不明,可改为“我原打算让王宾借阅张凯的《平凡的世界》”。
5.D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首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还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等。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进行比照,把明显有错误的选项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1)句中修饰“监管”,应选择“不力”。(2)句中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应为“原型”。(3)句中后面已有提示“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应为“好高骛远”。故选D。
6.B
8.C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等。⑤句承接语段提出“家风”对家庭的影响这个话题,③句进一步说对社会的影响,②句由家风说到“家教”,④句“这”指代前句“家教”,①句最后说明“家教”的作用。故选C项。
9.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D项,表述错误,这是郭沫若对蒲松龄的评价。
10.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能力。“夜阑卧听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指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11.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在阅读古诗词的同时,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了解诗句的修辞、写法,并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梦境,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12.从蚂蚁组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蚁穴、发动大规模突袭等奇妙的信心十足的行为,猜想蚂蚁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对于提炼文章信息类题目,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内容和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等,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区域,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文章,结合第④段中“蚁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寻找通往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分派工蚁做不同的工作,或保卫领土不受邻居侵袭”一句来作答即可。
15.在表达上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具体解释了“觅食蚁通过与巡逻蚁相遇的频率来判断出门是否安全”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画线句子,结合上下文具体内容来分析,可以知道,画线句子具体解释了“觅食蚁通过与巡逻蚁相遇的频率来判断出门是否安全”的现象。
16.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蟋蟀的出世过程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说明顺序的判断,理解说明内容,梳理层次关系,从常用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分析。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作者的准备工作,接着介绍了母蟋蟀产卵的过程,然后介绍了卵的特点,又介绍了产卵后卵的生长,最后介绍了蟋蟀的破壳而出。所以应该是时间顺序。
17.(1)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
(2)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3)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的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多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引用、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将蟋蟀比作小怪物,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