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讲解+巩固练习(第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讲解+巩固练习(第2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2 18:2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识
1.古今异义词。
(1)次北固山下:
(2)东临碣石:
2.一词多义。
以观沧海:

歌以咏志:
3.文言句式。
(1)倒装句。
歌以咏志:宾语前置,即“以歌咏志”。
(2)省略句。
若出其中:省略介词“于”。
若出其里:省略介词“于”。
参考答案
重点
1.《观沧海》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诗人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
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4.《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
B.《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
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不是表示具体地名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朱自清——现代诗人
B.《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
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明代戏曲作家
D.《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诗人
4.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的背景:北征乌桓失败。诗歌特征:悲凉。
B.《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宋代诗人。
D.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5.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本句运用想象的手法,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写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一联是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本句中“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作者以简约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6.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本意是酿酒发酵过程,在《春》一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B.黄晕:昏黄而明亮。(原句“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C.客路:旅人前行的路。(“客路”选自《次北固山下》)
D.杨花:柳絮。(“杨花”选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能力测试
1.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3.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
思想感情?为什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
B.两首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
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
D.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观沧海》的“观”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北征乌桓胜利班师心情乐观;二是所写对象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 )
(2)《望岳》的“望”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并未登山,而是在山脚下远望泰山;二是作者想象登上泰山之巅、雄视天下的壮观景象。 (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别故土的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7.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
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
力量。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山东枣庄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1.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人名)的组诗《____》。
2.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A
【解析】A中应是“《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古体诗”。
2.C
4.B
【解析】A.《观沧海》的背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的途中。诗歌特征:慷慨激昂。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唐代诗人。D.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不是词。
5.B
【解析】B中两句诗极具艺术表现力,诗人赋予“日”和“春”以物的新旧交替,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季节。同时,还告诉人们:新的事物是挡不住的,人应该积极向上,乐观生活。所以既不是写景致的缺憾,也没有惆怅之情。
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掌握词语的意思。B项“黄晕”意思是“昏黄而不明亮”。
1.B
【解析】B中应是“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凋落和子规啼叫的哀伤,使人伤感”。
2.D
【解析】D项,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回答时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解析】解答此题可通过理解诗句意思作答,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吧。
4.D
6.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学生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A项表述不准确。“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B项表述错误。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诗眼,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1)曹操 (2)观沧海
3.词人鉴古颂今,抒发了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词人的思想情感。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