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1.形近字组词。
捶( ) 豌( ) 诀( ) 憔( ) 瘫( )
睡( ) 碗( ) 决( ) 瞧( ) 滩( )
2.句子转换。
(1)母亲眼圈红红地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缩写句子)
3.“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说明什么?
4.作者反复写“看花”,请揣摩“看花”有着怎样的蕴涵?
5.本文写的是怀念母亲的内容,文题却是“秋天的怀念”,这里“秋天”有什么意蕴?
6.用简要的话来概括一下母亲的形象。
参考答案
5.“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 ”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
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又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6.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位重病缠身、形容憔悴的母亲,面对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的儿子,小心翼翼,悄无
声息地诠释着伟大的母爱。
重点
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为什么“总是这么说”?
“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2.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3.“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分析母亲隐忍的母爱。
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表现了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儿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体现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4.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
为题,好在哪里?
母爱无私,母亲永远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最爱我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只表露了三分, 秋天的怀念并不是说故事都发生在秋天,而是“我”对母亲的怀念和秋天这个季节有共通之处,都是代表了一种惋惜,代表了一种收获母爱,收获生存勇气的信念。
5.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尴尬(gān gà) 匿笑(nì) 感慨(kài) 黑痣(zhì)
B.绰号(chuò) 搓捻(niǎn) 屏息(bǐng) 欹斜(jī)
C.威慑(shè) 仿膳(shàn) 粼粼(lín) 分歧(qí)
D.开拓(tuò) 停滞(zhì) 半晌(shǎng) 怦怦(pīng)
2.下面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元贬值势如破竹,使遭受次贷危机打击的亚洲股市雪上加霜,难以再现复苏迹象。
B.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沙漠中的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
C.作文课上,小明对原先的作文做了修改,由于不明要领,反把作文改得不伦不类。
D.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做到心无旁骛,便是敬。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C.事实证明,忽视汉语教学不仅让汉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也造成了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
D.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计”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4.对下面这段文字的寓意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又把盛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束了。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A.要努力保持常态的人生,像清水一样不被污染。
B.人生就是要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C.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
D.人生应当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才能创造更大的成功。
能力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本文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秋天”有什么作用 。
2.“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句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工整地抄写下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4.赏析下列句子语言,并简要分析.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5.这篇文章最后浓墨重彩地写菊花的原因是什么?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江苏无锡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捞月亮的母亲
石 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21)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5.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参考答案
1.C
【解析】A中应是“感慨(kǎi)”;B中应是“欹斜(qī)”;D中应是“怦怦(pēng)”。
2.A
4.D
【解析】本题为综合型考查,考查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材料的概括、观点的提取、语意的理解等。但总体上看,难度不大,属于一些基本的常规的考查,只要在理解基础上切题作答即可。根据“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然后分析选项即可。
1.史铁生
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解析】第一空考查文学常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第二空考查标题中的重要词语,考生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本文作者是史铁生。题目中的“秋天”是故事的背景,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象征“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态度。
2.衬托“我”孤独、痛苦的心情;象征“我”的生命也如这树叶一样凋零;为下文母亲挡住落叶做了铺垫;渲染了悲凉伤感的气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插叙及其作用的理解。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更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仔细阅读文章,找出具体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1)“扑”和“抓”是母亲看到我伤害自己时情急的动作,体现了母亲当时的着急痛苦的心情,表现一个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这里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体现了母亲忍着巨大病痛,却盼望儿子能通过看菊花早日摆脱阴影的心理,这蕴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2)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3)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4)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第(1)句从动词的使用角度赏析,第(2)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5.(1)菊花象征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2)借菊花赞美母亲的淳朴、高洁;(3)菊花象征美好的生活,表明作者将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故事的情节,了解人物的处境和心态。文末的“菊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母亲对我的爱;赞美母亲的淳朴、高洁;象征美好的生活,表明作者将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1.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3.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作用。“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这些都是动作描写。“用力地”“吃力地”“瘦弱的”是外貌和神态描写。这些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答作用时要联系到母亲的形象。
4.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不难得出答案。由前文“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以及母子俩的谈话内容等可知,是捞月亮的母亲对孩子无私而又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我”,让“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5.“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