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2 15:1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
东周
战国
春秋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西汉

回忆:中国古代有哪些朝代?
按时间线索是怎么样的顺序?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戴冠冕的夏禹
一、夏商社会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其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王位世袭制:
①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
②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③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因而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
2.夏商的政治制度
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具有神秘色彩。
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 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内容
(1)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有为上级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影响:
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C.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D.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西周
历时200余年
十二王
5.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
A.原因: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
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B.表现:
a.楚王问鼎;
b.诸侯争霸。





天子
士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⑤内容
(1)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2)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3)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⑥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特别提示】
分封制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共同形成了西周等级森严的制度,为维护这一制度,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百家姓的编排、修订家谱、建立各地宗祠家庙以及今天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宗敬祖、祭祀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体现和历史遗存。

礼乐制度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行了宗法制,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定了礼乐制度。
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西周时已有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为了维护哪一制度?
宗法分封制度。
课堂练习
1、? 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2、?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B
C
3、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
B
A
5.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之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楚王问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
C
本课测评详解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海归人士情钟汉婚 周制婚礼尽显高贵
拓展延伸
古代姓和氏的区别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周王室及其同姓封国都为姬姓。诸侯受封后,对于自己的姓的分支往往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本题中提到的曹氏。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合一,二者的区别不明显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