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想对您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过程与方法
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训练学生有内容可写,语句通顺连贯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完作文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3.情感与价值
在生活中,同学们经历的许多事都会触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会有许多心里话,由于各种原因未必有机会说出来。因此,在本次习作中,引导学生有真情实感地说出心里话。
【教学重点】
在讲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用真实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学会将内容写具体。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例文,让家长给孩子写心里话。
学生:课前试写:你想对谁说心里话?说什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境导入
谈幸福。(特别关注留守儿童。)
图片欣赏。(你看懂了什么?谈谈感受。他们的幸福表现在哪里?)
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有培育你们的老师,有与你们相处了整整四年的小伙伴,可唯独缺少了每一位同学生命中最至亲至爱的人,他们是谁呢?(爸爸妈妈。)
尽管爸爸妈妈未能来到我们今天的课堂,但老师知道他们深深地装在你的心中。假如你朝夕相处的父母此刻就在你眼前,渴望与你沟通,你最想对他们倾诉什么呢?(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畅所欲言,诉说心里话。)
二、激情拓思,指导选材
1.出示例句,请男女生分别有感情地朗读。提要求:选择你想说的一句话把句子补充完整。(学生畅所欲言感谢父母。)
2.一两句话表达不完你的感情。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
三、顺学而导,方法选择
1.怎样写呢?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种写作方法,你们记得哪些?都掌握了吗?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2.父母给予我们的这些情、这些爱,作者是怎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作家笔下的父亲、母亲。
3.从四篇课文节选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的描写片段,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让故事本身说话的。
语言描写:
“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节选自《慈母情深》
动作描写: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节选自《慈母情深》
外貌神态描写: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节选自《慈母情深》
4.课下准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指名交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1.具体。
2.感人。
二、出示作文纸,学生动笔习作
教师精心设计了此次习作的作文纸。小花插图激起学生的美感,乐于在上面写下精彩的文字;写作提示指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此次作文的训练要求。
教师适时引导,在学生的点评中引导学生习得写法,以评促写。选择以小见大的事例,抓细微之处,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明确思路。
三、佳作回放,亮点欣赏
1.请两位学生朗读自己成功的习作。
2.其他学生从多个角度说出欣赏点。
四、总结
同学们,有个电视节目叫“把爱大声唱出来”,今天你们用自己的方式把爱表达出来了,老师觉得你们很了不起,很棒!给自己鼓鼓掌!
五、作业
把你们的习作读给父亲和母亲听。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的设计我是从宏观上精心预设教学思路、教学环节、教法、学法。本课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与父母沟通的技巧,调节家庭气氛,从而增强学生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精彩。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来参与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家庭中建立良好关系的意识,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和看全家福等激活他们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把自己父母的事写出来,想把沟通的技巧与他人交流。
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只有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尤其是新的品德课堂,它反对说教式的品德教育,强调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使学生在体验或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让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只有让孩子亲身去感受,去体验,去接触社会,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我们的学生才能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不足之处] 教师组织教学的过渡语要注意,谈话导入语太长了;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参与评价的好习惯,通过评价别人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