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冀中的地道战教案+反思(2课时表格)

文档属性

名称 8冀中的地道战教案+反思(2课时表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31 19: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战的结构特点,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交流导入,揭示课题
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吗?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冀中的地道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些什么?
中心词:地道战
冀中:河北省的简称,河北省的中部平原叫“冀中”。
2.介绍“冀中的地道战”的时代背景。
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一点说就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3.生字生词。
①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生词,指名读,齐读。
②注意“党”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③比较:妨——纺
4.理清课文层次。
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并板书。
第1自然段:介绍当时的情况。
第2自然段:地道战的产生。
第3自然段:概括介绍地道战的规模和作用。
第4自然段:具体介绍地道里的构造。
第5自然段:介绍地道的出口和通道。
第6自然段:介绍地道怎样防火、防水、防毒。
第7自然段:介绍地道里的通讯联络方式。
第8自然段:介绍地道战的结果。
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部分(4~7):介绍了地道战的样式以及特点。
第三部分(8):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5.重点词语:堡垒 扫荡 封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的全部内容。
2.讨论交流: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为了……创造了……)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是个奇迹的?
板书:不计其数(数量多、形式多)
敌来我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
3.结合课文内容解释“扫荡”“封锁”。
4.总结第一部分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语。
2.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生字和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全部内容。
2.都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里?
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
(1)介绍地道的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
板书:地道、地洞、气孔
引导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四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
引导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是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讨论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
3.小结。
(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
4.总结部分意。
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做了详细介绍。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第8自然段有两句话:
第一句讲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话相呼应?
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第二句讲了什么?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是惊人的奇迹。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
四、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五、了解记叙方法
1.这篇课文讲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那么,课文的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呢?
2.讨论:引导学生弄清课文围绕中心,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样式和特点,构造有利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怎样进行通讯联络;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教师总结。课文有条理地记叙了内容,一步步深入地表达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六、关联词
“如果……就……”“不但……还……”
【板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纪实文章,介绍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和作用、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冀中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教学时,让学生了解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进而体会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同时了解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特点。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利用课件和电影片段作为辅助教学。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让学生采取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并分组讨论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划分层次、细致分析,从地道战产生的背景入手,依次介绍地道的总体结构和各个功能的具体作用,使复杂的地道很有条理地表现出来,从而体会冀中人民的智慧。最后紧扣主题,冀中人民利用地道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扫荡”行动,在抗战历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进一步体会我国人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尽的智慧。
单单凭借课文,学生想象未免会受到一定的困扰,毕竟距离现在的生活太遥远。所以,可以组织或者号召学生课后自行观看电影《地道战》,全面了解地道战这一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