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31 10:4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司马懿司马炎236年-290年,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建国后,他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司马炎:天下尽归司马氏280年,司马炎灭吴,统一全国。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统治集团奢侈腐化统治腐朽:贪污腐败、奢靡腐化、权钱交易
大兴土木、追求享乐、醉生梦死、性欲横流。
以家庭出身决定事业发展前途。
崇尚清谈,不务实事。西晋人鲁煲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tà。危可使安,死可时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语。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材料研读P79 答:这则材料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它没有地位却受人尊敬,没有势力却那么红火,它能够推开富贵官宦之家的朱门、紫闼(即宫廷)。有钱的地方,可以化危机为平安,可以让死的重新复活;可要是没钱了,那贵的就要变成贱的,活的也得把它杀咯。三国鼎立八王之乱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291—306八王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八王之乱:答:八王之乱的发生与西晋实行分封制是有关系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一方面, 从制度层面上讲,西晋大封同姓诸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拱卫了西晋王室,但是同时也埋下了诸侯王实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的隐患。
另一方面,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晋武帝时期陆续派遣诸侯王据守州郡重镇,即“移封就镇”,诸侯王手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势力也日益壮大,为其叛乱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要认识到西晋糟糕的社会状况和迟钝昏庸的晋惠帝,也是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 问题思考P79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西晋(266年—316年)传4帝。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年)
晋惠帝司马衷(259-307)
西晋孝怀皇帝司马炽(284-313年)
司马邺,(313-317年在位)
晋元帝,名司马睿(公元276~322年)建立东晋。西晋皇帝:(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
大臣:启奏陛下,近几年闹灾荒,各地都报告说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司马衷:“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由于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他统治期间,实际上是贾后专权。贾后掌权七八年,骄横跋扈,胡作非为,名声坏透了。各地的诸侯王都想夺皇帝宝座,在他们之间就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厮杀。参加这场混战的一共有八个诸侯王,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前后延续了16年,西晋的统治严重削弱。316年,被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攻灭。
第二年,皇族司马睿在长江以南地区建立东晋政权。黄河流域陷入了严重的战乱之中。傻瓜皇帝:西晋统一280年316年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西晋的短暂统一: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苍穹浩瀚无垠,原野苍茫广阔,微风吹过小草低头现出放牧中的牛和羊。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苻坚建立前秦政权,任用王猛为相。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那时候,前秦境内的胡汉矛盾有所缓和。苻坚西晋短暂统一:
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西晋统一全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八王之乱:
背景:封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朝政腐败。
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
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知识结构课后活动答: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实行过分封制。
分封制之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它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混战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 P811. 在东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
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2.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课后活动答: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