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2张PPT。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所属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外交外事、涉外经济、法律人才的高等学校。创建于1955年9月,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的基础上成立的。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曾长期兼任外交学院院长。现任院长是美国密苏里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博士秦亚青 3.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4.把美帝国主义作为直接对手的革命情结,对社会主义阵营承担的国际主义责任,特别是保护新中国安全和主权的领袖意识,这三者构成了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基本动机和目的。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根本原则:国家利益至上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与“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1.你能用一个词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历史吗?讨论问题屈辱2.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3.“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的? 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反动政府的无能,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国力衰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1955年)第五单元 第1课阅读材料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
——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国际因素呢?分析与思考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二 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方针制定的背景:(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2)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问题: 毛泽东明确了新中国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都愿意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⑴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使中国人民深受其害
⑵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⑷国际环境:和平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一: 1950年12月1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丑化的毛泽东与红色的蝗虫)
材料二: 1950年美国操纵第五届联大通过的决议:兹建议每一个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下的地区实行……物资的禁运.
材料三: 1953年6月4日美国新闻处公报:国会的意见是:共产党中国政府不应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作为中国的代表。
材料四: 1949年10月2日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致周恩来:苏联政府……确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意志的代表者……决定建立……(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材料五: 1951年12月27日苏联对联合国大会的提案:立即把……蒋介石集团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派遣自己的代表参加联合国及其所有机构的工作。。 结合材料思考:当时美国和苏联分别对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苏联对新中国给予支持和同情。而美国对华敌视、孤立、封锁 “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请对号入座!以下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项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关系,另建新的平等新交关系 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独立自主 先消除帝国主义一切特权,再考虑建交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平等互利外交关系基础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团结世界
各国人民”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积极争取 以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政治外交领域:取消领事裁判权等
军事领域:取消外国在华驻军等
经济领域:收回海关主权等
文化领域:停止西方在华新闻、出版等机构的活动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毛泽东 阅读史料:探究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必要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就这些问题说说你的看法。两大阵营对立和斗争;美帝敌视、封锁、包围中国;苏联愿意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经帮助中国革命。①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②隔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③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后来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中苏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利益上有更多共同之处⑶不矛盾: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一边倒”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
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毛泽东访苏经过——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专列从北京出发
16日抵达莫斯科。当晚斯大林、毛泽东首次会谈
12月21日,出席斯大林70寿辰庆祝会。
12月24日,双方第二次会谈,未能达成协议
1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同斯大林会谈,这是双方第三次会谈。
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 你对这次会谈签约过程的感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军事同盟 “与苏联成功结盟对新中国之所以意义重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坚强的后盾。毛泽东公开讲,……我们目前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朋友,并且帝国主义还虎视眈眈。如今我们请了一个好帮手,可以放开手脚地进行国内建设了。……有利于迫使各国无条件承认中国,使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苏联歌曲——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喀秋莎》等苏联歌曲风靡全国,它们的旋律至今仍留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脑海里,他们一辈子都不能忘记。 苏联电影: 《列宁在十月》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静静的顿河》苏式服装:列宁装“布拉吉”(连衣裙)宣传画:苏联文学——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已把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主人公 保尔?柯察金 材料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第一条 ……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 ……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
附件二 苏联政府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贷款……共为三亿美元,……五分之一……用以偿付为恢复和发展中国人民经济而由苏联交付的机器设备与器材……。
材料二: 1949——1950年各国与中国建交情况
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1949.10.2)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
印度(1950.4.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1950.5.9)——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主要成果是什么,具有什么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思考。
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迎来第一次建交热潮,中苏并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有重要意义。
材料1: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说:“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从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哪些重要原则?提出这些原则的目的是什么?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意
义内容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目的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过程 ①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二、始有所为——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会为众多国家接受,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思考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保证核心、基本原则条件出发点和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联合国宪章》(1945)的原则和宗旨:宗旨: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权力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
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并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人类的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尊重;
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原则:
各国主权平等;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会员国不得侵犯它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不得干涉它国内政;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
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项,但这项规定不应妨碍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以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会为众多国家接受,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⑶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思考 (4)指明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⑴ 符合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⑵ 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954年) 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参加1954年4月至7月举行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大国参加。周恩来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关于恢复朝鲜国家统一的方案。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未能达成协议。会议的第二阶段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当会议陷入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议,推动了会议的发展,终于达成《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思考:日内瓦会议的背景是什么?有怎样的特点呢?取得了哪些成果?对中国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呢?材料: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
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
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都刚刚赢得民族独立,
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这需要有一个和平的世界环境。我们并不要
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和社会制度,因为这
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
存异,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
彼此的不同见解。----《周恩来选集》
问题:(2)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样的方针?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这一方针的?如何理解这个方针的含义?这个方针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
“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是什么?2.周恩来求同存异中的“异”指的是什么?“同”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 的?
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3.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亚非国家所起到什么作用?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①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 的侵略
②都要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
③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各国间存在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
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
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探究问题万隆精神:
团结 和平 友谊改变会议航向的舵手 万隆会议后,一位路透社的记者曾报道:“大家都承认周恩来的才智至高无上地主宰着会议… …代表们惊叹的说:‘他是以怎样的洞悉力察觉并道破大家心窝里想说的话啊!’”周恩来万隆之行 “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 美国前总统夫人杰奎琳 “?如果认为我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苏联前外长莫洛托夫感悟伟人 “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 “如果世上能多一些像周恩来一样的领导人,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 ——印度印中友协会长 万 隆 莫斯科 日内瓦 新德里北 京图说外交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 、卓越 的外交家3、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成就的原因:1、国际原因2、国内原因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2、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英明的外交决策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不同(1)从目的上看,前者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后者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2)从内容上看,后者超越了前者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3)从影响上看,前者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后者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国家利益国家性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环境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小结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单元结构新中国外交 (基础) (突破)(调整)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牛刀小试1、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另起炉灶”
D C2、“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B3、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
A.就朝鲜南北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
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
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B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日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
①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③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 ④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A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6、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不久,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成功的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材料中所说的“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的会议是指(???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