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再次发动侵略战争(一)《南京条约》签订后的中英贸易材料一: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人简直欣喜若狂。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材料三: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材料二: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中英贸易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把原因归结于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太少。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1)根本原因: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借口):英--“亚罗号事件”
法--“马神甫事件”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3)、开始的时间:1856年“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了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是已过期。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有嫌疑的水手,按道理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但是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据理力争,态度强硬,而且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1856年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27日,英舰炮轰广州城。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广州督署后退出。马神甫事件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反《中法黄埔条约》,自行进入中国内地活动。但马赖1856年2月在未依据条约义务——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至法领事馆的情况下,就被广西西林县知县处死。1857年,法国政府遂以此为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与英国联兵侵略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1.爆发标志: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2.第一阶段:1856年10月~1858年6月,攻陷广州,直逼天津,威胁北京。1858年,被迫签订《天津条约》。3.第二阶段:1860年英法联军
再度占领天津,进攻北京,
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
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 (1)时间: 1858年5月 (2)签订国家: 中国与英、法、美、俄 《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③外籍传教士得以入内地自由传教;
④外人得以入内地游历、通商;
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
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汉口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琼州淡水台湾汕头数量上:多
范围上:广
地域上:深新增加的通商口岸有何特点:天津1856年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 瓜尔佳·桂良(1785-1862年),瓜尔佳氏,字燕山,满洲正红旗人,恭亲王奕訢的岳丈。二、火烧圆明园和《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政府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二十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大沽一带防务,自1858年英、法舰队撤走后,清政府即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负责。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发炮反击,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英法联军惨遭失败,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一次的胜利。 咸丰帝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康熙帝题)1860年,英法借口进京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奕?留守北京奕?[xīn](1833~1898) 清末大臣,洋务派首领。满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0年奕詝继位,年号咸丰。次年,封恭亲王。1853年(咸丰三年),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1860年,英法联军攻逼北京,咸丰帝逃亡热河(今河北承德),奉命为与英法议和的全权大臣,并与英、法、俄国签订《北京条约》。咸丰签定《北京条约》处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年间1709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180多年营造,成为人类文化宝库,有无数的金银珠宝,及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典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位于万园之首。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并放火焚毁,大火三日不息。昔日皇家园林顿成一片瓦砾。这就是所谓的文明人干下的如此野蛮的勾当。有一座宫殿,若果不是被毁掉了的话,那它完全可以和长城、故宫一样成为中国的名片,成为一处著名的世界性的文化遗存。
——雨果蓬岛瑶台 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为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位于福海中央,为相连的三座湖心岛,仿神话中一海三山之意,水雾中的蓬岛瑶台如仙境一般。澹[dàn]泊宁静 澹[dàn]泊宁静俗称田字房,又名淡泊清净。此景1727年(雍正五年)已建成。这座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意为耕地。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方壶胜境 福海东北岸湾内,1740年(乾隆五年)建成,是圆明园中最为美丽的建筑。此景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是一处仙山琼阁般的著名景观,主题阁楼实为一座寺庙建筑。海晏堂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远瀛观 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汇处,是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曾至此处游赏。远瀛观分为三部分:远瀛观主体楼、大水法、观水法。 《北京条约》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 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 赔款额大幅增加天津成为外国侵略势力在北方的主要活动基地,威胁北京的安全。割地进一步破坏了我国领土主权,扩大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为此后强租新界作了准备。进一步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马克思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一个国家“不需要花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英、法帮凶:美、俄火烧圆明园俄国蚕食中国领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激烈变化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西方列强和中国民族的矛盾)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小结1、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俄国D 课堂练习2、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 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
A. 英美盟军
B. 反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C 3、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德国 C C 4、“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