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复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专项复习训练
1. 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 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下列对血管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静脉 B.②是毛细血管 C.③是动脉 D.全是毛细血管
3. 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营养物质 D.能量
4. 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俗称人工肺(如图),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该装置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动脉或静脉内。人工肺中的氧合器作用是( )
A.可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 B.为病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C.过滤流经血液的含氮废物 D.使流经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 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B.经过B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
D.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
6. 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一旦受伤就血流不止者应该输入(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7. 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
B.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
C.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腔静脉
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8.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灰霾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沙尘暴还大。世界公认PM2.5是造成灰霾天的主要因素。PM2.5可直接进入肺,它随着血液循环首次经过如图中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
A.B→D→A→C B.A→B→C→D C.A→C→B→D D.B→C→A→D
9. 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作用是重吸收 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
C.③的作用是滤过 D.④中流的液体是尿液
10. 如图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为脂肪,b为脂肪酸和甘油,则M为胃
B.若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则M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若a、b均为动脉血,则M可能是肾小球
D.若a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M是口腔
11. 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如图是小明检查时的化验单和血涂片,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3.8×1012个/L (4.0~5.5)×1012个/L
WBC(白细胞) 6.8×109个/L (4.0~10)×109个/L
Hb(血红蛋白) 85 g/L (120~160)g/L
PLT(血小板) 210×109个/L (100~300)×109个/L
A.根据小明的化验结果,医生建议他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B.血液由图中的①②③组成
C.图中的①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D.图中的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12. 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
(1) 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不能通过①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是 。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
(2) a代表的物质是 。
(3) 排出的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发生了病变。
13. 微创换瓣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1)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将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 (填血管名称)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2)微创换瓣手术后,患者大脑意识清醒。从神经系统组成分析,脑属于 神经系统。
14. 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疟疾的相关研究者中已有多人获得诺贝尔奖。法国科学家拉韦朗从病人体内找到了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获得1907年的诺贝尔奖。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
的运输。
15. 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 血。
(2)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不可能是 (选填“水”“葡萄糖”或“大分子蛋白质”)。
16. 根据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饭中的淀粉最终被消化成 ,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2)g表示肾小管的 作用。
(3)表示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是 (选填字母)。
17. 如图是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主要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排泄途径A是 ,B是 。
(2)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 的滤过作用和 的重吸收作用两大过程。
(3)如尿检时发现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18. 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医生把心脏看成一个水泵,并且已经能够区分出动脉和静脉。他们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着更为细小的血管。此后,英国学者哈维(1578~1657)用实验方法证明了血液在体内循环的事实。在哈维死后的第四年,意大利生物学家马尔比基(1628~1694)终于用显微镜发现血液确实是通过毛细血管从动脉流入静脉的。请回答:
(1)为什么把心脏看成是一个水泵?
(2)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
(3)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再由肾静脉流出肾脏,是体循环中的一段路径。通过此段路径,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与解析:
1. C
2. B
3. D 解析:人体摄取食物,是为了吸收食物中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故选D。
4. D 解析:肺的功能是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动脉血管内含二氧化碳过多的静脉血经过肺部气体交换后变成含氧丰富、含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故选D。
5. B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过程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A正确。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经过B过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错误。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因此通过组织内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正确。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D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E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因此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D正确。故选B。
6. D
7. A 解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因此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A正确;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甲)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氧含量增加,B错误;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下腔静脉,C错误;血管2(肺动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D错误。故选A。
8. A
9. B
10. C
11. B
12. (1) 膳食纤维 右心房
(2) 氧气
(3) 肾小管
解析:(1)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人体无法消化膳食纤维,所以膳食纤维不能进入循环系统。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经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空气进入B呼吸系统,然后a进入血液,说明a是氧气。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若排出的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管发生了病变。
13. (1) 主动脉
(2) 中枢
解析:(1)由题意可知治疗仪器是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主动脉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2)微创换瓣手术后,患者大脑意识清醒,从神经系统组成分析,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14. 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15. (1) 动脉
(2) 大分子蛋白质
15. 解析; (1)根据图示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管——B过程,血管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内——A过程,因此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肾小球有滤过作用,阻止那些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等进入肾小管中,因此正常人肾小管中D物质不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
16. (1) 葡萄糖 右心房
(2) 重吸收
(3) c
17. (1) 皮肤 泌尿系统
(2) 肾小球 肾小管
(3) 肾小球
18. (1) 因为心脏的搏动(舒缩)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2) 管壁薄(或“管壁仅一层细胞”)、管径细(或“仅让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缓慢,是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 氧气含量减少、含氮废物减少。
解析:(1)因为血液循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是液体,心脏的搏动给血液循环一个动力,相当于水泵。(2)毛细血管壁薄只有一层细胞,管径细,仅让红细胞单个逐行通过,血流速度慢,能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3)肾脏中的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能把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消耗能量,即消耗血液中的氧气和葡萄糖,因此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再由肾静脉流出肾脏,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含氮废物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