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 作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2.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种对象进行连续观察,做好观察记录,从而发现观察对象的特点及变化规律。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写具体。
【教学难点】
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准备】
学生: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等。
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并及时做记录。观察的内容可以是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生活百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新发现并说说怎么发现的。
1.板书:看、听。
2.我发现……(板书:仔细、认真。)
小结:观察的“好帮手”: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双手、大脑。
3.本组课文,我们学习了三篇文章,《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它们都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同学们知道这些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有趣吗?
交流:(1)与作者的认真观察分不开;(2)与作者的长期、连续的观察分不开。
4.师小结后导入:
对,同学们说得很好。它们都与作者平时的认真、连续的观察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章才显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观察
1.让学生确定自己要观察的事物: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观察的事物,水果、玩具……
2.激发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
过渡:小朋友,你将怎样观察你手中的事物,能说说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1)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观察这一类事物的方法。
(2)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探究观察方法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方法写在纸上。
(3)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学习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把结果展示出来,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4.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每步自己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
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要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三、教师交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1.认真观察手中的事物,看它有哪些特征或是有趣的地方。
2.认真思考,看怎样才能清楚地把手中的事物写下来,并写得具体生动。
3.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的,观察的过程怎样,你当时有什么想法和心情。如果能附上图画和照片就更好了。
四、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1.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
2.教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
3.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对照习作要求,完成修改
1.师提出修改的方法:朗读法。
2.师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1)句子是否通顺;
(2)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3)有无错别字;
(4)是否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5)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
3.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适当修改。
二、挑选典型习作,集体交流评议
1.听读典型习作。
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投影出示一生习作。)指名读,其他同学对照要求仔细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说明:此处所出示的典型习作应是教师在巡视时紧扣本次习作要求精心挑选的,可以是存在共性问题的作文,也可以是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习作。对于有些不具备展示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让该生读两遍自己的习作,第一遍让同学们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第二遍要对照习作要求仔细听,重点看是否符合本次习作要求。)
2.集体交流评议。
(说明:交流时,教师应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指导他们先说优点再提建议,并对积极发言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注意,此次评议应紧扣本次习作要求进行,重点看该生的习作是否能突出观察到对象的特点,至于文中出现的病句、错别字等不作为主要评议内容,若学生提出来,点到为止即可。若出示的典型习作介绍得比较空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学习例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介绍观察到的现象的。)
三、再次修改,完成习作
1.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也可以自己修改。
2.在修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写好。
3.推选优秀习作在班级展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节作文教学我努力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整个教学体现如下特点:
1.以“范例”为线,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对比。本次习作是“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我紧紧抓住了“观察”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新课伊始,便直入主题,让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对比观察”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
2.以“训练”为核,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如何让学生“会观察”,“能观察得全面具体”,特别是把观察到的能有选择、有趣味、生动地写下来,绝非一日之功!我在教学中借鉴了 “全方位感知训练”,让学生充分运用口、耳、眼、鼻、手这五种感官,分别从味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这五个角度去观察对象的变化,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依。他们在老师的训练、指引下,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使自己的观察更趋于全面性、完整性,有了充分的感知、全面的观察,写作就不再是难事。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在介绍观察对象时仍旧太过空泛,不够具体,原因主要是学生习作前观察不充分,对观察的对象了解知之甚少,介绍起来停留在表面,缺乏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