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延、昔”等生字,正确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教师点拨,体会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3.情感与价值
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学习延安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诗中出现的具体事物的意义,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
领会延安精神,体会为什么说“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延安的一些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启迪,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延安吗?说说看,关于延安,你们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地说。)师: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部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读出韵味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体会这首诗的隔句押韵,全诗押的是a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3.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4.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节。
自读第一节,思考: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精神的追寻。诗人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千米,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千米,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自学第三、四节。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出示幻灯片:
①“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②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①“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
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我们每取得一点儿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强理解。
4.自学第五、六两节。
(1)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①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②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5.依据板书,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思想,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
【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延安精神 信念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文课题清晰地点明了全文内容,透露了全诗的旨意,特别是“追寻”一词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在教学中我首先破题明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有必要让学生明确当时的时代背景。于是,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作者追寻延安的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在理解每节诗的意思时,我扣住“追寻”二字来理解。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仿照第一节的写法,自己也做一回诗人来写诗。诗的第一节是这样的:“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小高潮,学生情绪被调动,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由于课前我没有重视检查学生收集资料,有些学生没有去收集资料,教师在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时,有些学生不明白,提出了很多问题。因此,这一环节用去了很多时间,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由于时间不够,就有些仓促。从本课教学中,我感受到,有些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课前收集资料,对课堂上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