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反思(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1 00:2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戎、诸”等生字,规范书写“竞、唯 ”等生字,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不同方式朗读课文,自主学习感悟故事的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价值
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根据有关
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重点】
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启迪,激情导入
1.如果我们大家在郊游的时候,看到路旁有水果树,上面结着水果,比如枣子、桃子、梨子、李子等,我们会不会摘呢?为什么?
(不会。因为可能是别人种植的,不能未经别人同意轻易摘取别人的果子。)很好! 如果是野生的果子呢?这是大自然的厚赐,摘一个,用纸巾擦擦,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孩子,他在路旁看到李子树上挂满了李子,却没有摘,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了课文后我们就知道了。
我们来学习这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注意“戎”字的写法。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理解词义
1.读正确,读出节奏。
(1)在预习时,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测读文的情况。指导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
2.抽测对重点词的理解:(1)〔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2)〔尝〕曾经。 (3)〔李〕李子。 (4)〔曰〕说。(5)〔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6)〔游〕玩耍。 (7)〔子〕果实。 (8)〔折枝〕压弯了树枝。 (9)〔竞〕争着。(10)〔走〕跑。 (11)〔唯〕只有。 (12)〔信然〕的确如此。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谁能用现代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呢? 师提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 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抢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 点拨:王戎认为,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3.在这则小故事中,王戎性格中的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点拨: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4.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点拨:王戎是一个聪明、善于思考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我们猜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记述这件事?从哪句话可以看出王戎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讲?依据是什么?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世说新语》里全是这类暗含聪明故事的文言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堂课目标重点明确突出,分析鉴赏透彻,更有所得的是教学中的方法改进与思想收获:我重视学生自主感悟理解,让他们学会从叙事中领悟情,从景语中感知情,学会鉴赏古文中的情感;教学中我重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点拨,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去分析鉴赏古文的内涵;在鉴赏中让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体会人物的性格及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足之处] 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是很深入;方法点拨还不是很明显;教态还不够完善,应再抬头挺胸;教学过程应关注全体,而不是仅提问眼前的局部学生;教学中过程性评价还应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