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语文人教部编 六年级上
宿
建
德
江
孟
浩
然
宿
建
德
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释题:
宿: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建德江?
(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整体感知,品韵味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品诗句,闭目勾图
画面: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画面: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品诗句,闭目勾图
你看的了什么?
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近。
你的印象?
孤独、沧桑、凄凉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
(思乡之愁)
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客)
客是指谁?
(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
(日暮)
讨论
讨论
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
(背着书包回家去。)
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
(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
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
(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这是什么愁绪?
(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讨论
带着满怀的愁思,诗人向谁诉说呢?
(月亮)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
----------
你又会对诗人说什么呢?
---------
1.小组背诵
2.背下来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作业:
搜索寄托月儿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4.介绍作者。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吟诵诗句导入,营造了诗情画意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解题到了解诗人孟浩然都为下面学好这首诗做好了铺垫和准备,也培养了学生细细读书的习惯。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一)指导读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全诗。
2.自由读诗,注意读音及断句。
3.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4.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2.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前两行诗句的意思:“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我”的心头。
后两行诗句的意思: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分两步:第一步指导读诗,整体感知。面向全体,给学生充分读古诗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的过程中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有了更深刻的感知;第二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教师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也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发言: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近。
师:刚才同学们描述的这些画面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孤独、沧桑、凄凉)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
(全班齐读。)
2.师: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师: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4.师: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
四、背诵全诗,情感共和
1.师: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把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
2.背诵全诗,指名背,小组背,比赛背。
3.师:在月亮的光影里,我们看到诗的背影如此美丽;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个诗人都曾经陶醉,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它以如此的凄凉带我们到那诗人的编织的清幽淡雅的诗的境界之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一定可以跨越时空,体会古诗的无限境界。
4.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教师对诗的解读作为牵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并再次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感知情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给《宿建德江》诗配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给诗歌设计一幅插图,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六、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孤独、沧桑、凄凉
思乡之愁、寂寞之愁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课题,用板书串联课文内容,易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精炼的语言,也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反思:
古诗《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是一首抒写旅途愁思的诗。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客乡,日暮之时,舟泊建德江上,触景生情留下这千古绝句。诗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
教学这首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全诗围绕一个“愁”字,把诗人的孤寂、愁闷、思念、困惑等复杂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处景物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反复推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先对古诗有一个整体的大胆猜想,说出欣赏后的初步感受,然后再细读推敲古诗中的每一个景物,透过景物感知诗人的心情,进而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诗人的情感,并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