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说课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说课课件(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1 07:2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戊戌变法说课提纲一、课程标准二、教学背景三、教学目标四、教法学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一、课程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二、教学背景二、教学背景了解探究感悟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维新派代表人物,列举19世纪末维新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2、知道“戊戌变法”的时间、主要领导者、了解变法诏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变法诏令内容,认识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2、讨论百日维新失败原因,认识推翻封建制度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 教学难点四、教法学法讲述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阅读理解、史料分析、思考探究、讨论合作五、教学过程●导入温故知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开始勒索巨额赔款和借机控制中国财政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外国势力侵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便于外国资本输出●讲授新课冀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运动的开展》戊戌变法公车上书●《马关条约》的签订创设情境清朝规定:严禁士人上书干预政治。公车上书●原因: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激起国家愤慨。领袖:目的:结果:地位:康有为、梁启超。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迁都、练兵,变法图强。失败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维新运动的发展●1、早期改良思想
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3、公车上书
4、组织强学会
5、创办《强学报》、《时务报》
6、严复《天演论》 思想兴起 运动发展
二、维新运动的发展
百日维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创设情境1897年12月,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稣等五位大臣.荣:(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康:﹙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
才能富强.荣:(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有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翁: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社会各界对变法的态度课堂历史辩论会VS变还是不变?康有为光绪皇帝 如果再不下决心,
彻底变法以自强,恐
怕皇帝您和大臣们想
做一名北京城里的普
通百姓都不可能了!
——1898年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御览上书——
变还是不变? 变法的主要内容难点突破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外国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军事的近代化 材料一 百日维新的过程中,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
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等极个别人以外,大多对新政或明或
暗的抵制。
材料二 慈禧太后在变法开始后不久,就要求光绪皇帝
凡是任命高级官吏必须首先征得她的同意。
材料二 在百日维新的103天里,光绪帝先后发出变法
诏令、谕旨达180件。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曾评价道:“规模
太大……包揽太多……举措太大。” 难点突破变法失败的原因 变法失败——
中国又将何去何从? 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
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杨天石《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 革命? 改良? 迷茫……课堂小结爱国
救亡

政治
运动 思想
解放
运动 回顾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充分考虑到了初中
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生在
感知历史上那些重要的人和事的基础之上,适当
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独立的判断力,并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五、教学反思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1、早期维新思想 (时间:l9世纪60、70年代)(1)、条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的兴起
(2)、代表: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3)、主张: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4)、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未付诸实施
(5)、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政治主张:
(2)、代表作:《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A、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据乱世:君主专制制度;升平世:君主立宪制度;太平世:民主共和制度;(“三世说”与进化论相结合B、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C、救亡图存(4)、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环境: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或(托古改制)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群”的力量强学会旧址宣传了变法思想,扩大了变法的群众基础4、梁启超与《时务报》为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严复公车: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甲午战后,《时务报》起,一时
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
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
如饮狂泉。
——梁启超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文章(部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