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练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共3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练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共3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9-03 09:3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019秋人教地理七上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沧海桑田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________的变动和__________的升降。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例如____________。
地壳
海平面
填海造陆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
(2)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_______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魏格纳
连接
漂移分离
3.板块的运动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________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________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________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
拼合

运动
稳定
活跃
(2)板块运动形式: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________,常常形成________或________;两个板块发生________,在陆地常常形成________。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____________的地带。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____________地带。
张裂
裂谷
海洋
碰撞
山脉
碰撞挤压
板块交界
1.运用大陆漂移说可以解释的地理现象。
(1)非洲和南美洲古老地层的相似。
(2)大西洋的扩张,太平洋的收缩。
(3)南极洲发现大量煤炭。
(4)澳大利亚大陆物种的原始、古老与特有性。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的地理现象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的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相互张裂拉伸
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使地表不断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落基山脉的形成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使地表不断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运动而形成
日本地震频繁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英国地震很少 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易错贴】
(1)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位于亚欧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东西伯利亚位于亚洲,但属于美洲板块;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属于印度洋板块。
(2)太平洋比太平洋板块大。太平洋大部分位于太平洋板块,小部分位于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其他小板块。
(3)印度洋与印度洋板块位置不一致。印度洋一部分位于印度洋板块,一部分位于非洲板块,部分位于南极洲板。
1.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澳门填海造陆
C.格陵兰岛部分冰川消融
D.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B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据此完成2~3题。
2.根据沈括的记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代的海螺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B.太行山不久将从陆地变为海洋
C.太行山曾发生过火山喷发活动
D.太行山是从古老海洋演变来的
3.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火山爆发
C.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升降 D.地球的公转运动
D
C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洲或大洋,其排序正确的是
A.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B.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C.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D.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5.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  )
A.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B.人类活动带到两洲
C.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
D.两大洲原是一块大陆,
后漂移分离而成
A
D
读“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
A.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7.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  )
A.板块交界的地带 B.板块内部
C.大陆内部 D.板块的上部
C
A
(2019·东营市)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最大地震是8月19日在斐济群岛地区发生的8.1级地震。读图,完成8~9题。
8.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集中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现在科技水平下,地震已能够精准预测
C.地震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
D.地震发生时,要迅速乘坐电梯逃生
9.据图可知,斐济群岛所处的大洲和
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太平洋 B.大洋洲、印度洋
C.亚洲、印度洋 D.大洋洲、太平洋
A
D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板块名称。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比较________。
(3)几乎全部在海洋里的板块是______________。
阿拉伯半岛位于______________。
(4)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稳定
活跃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
太平洋
1.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近邻。造成中美两国不断靠近的原因是(  )
A.流水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B.大气运动的结果
C.板块运动的结果 D.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
A
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据此完成2~3题。
2.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A.张裂 B.碰撞 C.挤压 D.消亡
3.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四川芦山地震的发生
B.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
D.太平洋不断缩小
A
D
“阿尔卑斯——滑雪者的终极梦想”,人们总是这样形容这座欧洲雪山,读图,完成4~5题。
4.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与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
5.小明根据所学的板块知识,对阿尔卑斯山脉及其周围的地理事物进行了大胆猜测,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地中海将会逐渐缩小
B.非洲和欧洲将会连成一体
C.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区多地震
D.阿尔卑斯山脉将不再发生变化
D
6.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板块的名称。
①__________板块,②__________板块,③__________板块,④__________板块。
亚欧
太平洋
美洲
南极洲
(2)运用板块知识,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①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A处)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②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B处)在不断扩张。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不断缩小。
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区,不断扩张。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章末总结
(2019·滨州市)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几乎所有的地图在绘制时都需要对真实的地表做一定扭曲。如“戴马克松地图”,能有效地控制绘制时产生的扭曲。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B.⑤位于西半球
C.④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D.⑥位于⑤的南侧
2.以人工运河为界的大洲有(  )
A.①② B.①③
C.①⑥ D.②③
A
D
(2019·株洲市)印度尼西亚人口众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2018年9月28日,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下图为“印度尼西亚附近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国多火山地震是因为(  )
A.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C.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D.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A
4.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巨大灾害,但印度尼西亚有一个怪现象,有人宁愿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适合居住
B.耕地缺乏,火山灰土壤肥沃
C.火山美观,利于冒险
D.风景优美,便于观看
5.该地震发生时,正在海边小木屋度假休闲的某游客自我保护措施得当的是(  )
A.迅速躲到大树下 B.紧闭大门,等待救援
C.驾驶豪华游艇逃生 D.撤离到空旷的高地蹲下来
B
D
(2018·福建省)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读图完成6~8题。







6.甲处为大洲分界线,该界线是(  )
A.白令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土耳其海峡
B
7.丙地的经纬度是(  )
A.30°N,60°E
B.30°N,60°W
C.30°S,60°E
D.30°S,60°W
8.丁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B
D
9.(2018·宜昌市)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洲,B__________洲,C_________洲,D__________洋。


北美
大西
(2)图中E为__________运河,它是C大洲和__________洲的分界线。
(3)各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__洲,最寒冷的是____________洲;各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__________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洋。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________________线之间移动,这两条纬线之间在地球上的五带中的名称是______带。
(5)图中NOS弧线的经度是__________。
大洋
巴拿马
南美
南极
北冰
印度
南北回归

2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