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1课时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沧海桑田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地壳的变动 和 海平面的升降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 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例如填海造陆。?
知识点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2.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提出了 大陆漂移说 。该假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 一块大陆 ,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 七大洲 、 四大洋 的分布状况。?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沧海桑田
1.“沧海桑田”在地理学科上的正确含义是( C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桑树
2.太湖位于安徽省西部,是中国五大陆地淡水湖之一。地质学家在太湖发现了丰富的硅藻化石,其中23种为海水种,4种为海水或半咸水种,2种为半咸水或淡水种。这一发现说明( A )
A.太湖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
B.太湖今后将从陆地湖泊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硅藻从陆地进入海洋
D.古老的硅藻生活在陆地上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C )
A.渤海海底发现海河古河道 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龙”化石
C.巴西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 D.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4.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质工作者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台湾海峡曾经历了多次的海陆变迁。2亿年前曾经为海洋,在距今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沉时升,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
( 1 )资料中提到“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请你说明“时分”和“时连”的原因。
“时分”是因为台湾海峡地壳下沉,“时连”是因为台湾海峡地壳上升。
( 2 )煤是由陆地上的森林转化而来的,地质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是陆地,地面长有森林,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森林被埋藏于地下,形成现在的煤。
知识点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读漫画,完成5~7题。
5.漫画反映的是( D )
A.大地构造学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大陆漂移说
6.提出该观点的科学家是德国的( A )
A.魏格纳 B.哥伦布
C.哥白尼 D.麦哲伦
7.能证明两大洲“曾是一家人”的依据是( B )
①古生物化石 ②现代自然带的分布 ③地层构造
④地形地貌的相似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后巩固提升
1.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沈括《梦溪笔谈》 )该资料说明地球表面( C )
A.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海洋占71%,陆地占29%
C.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D.海洋连在一起,陆地被海洋分隔
2.下图是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升降变化图,石柱上横线部分曾被火山灰覆盖,小黑点部分曾被海洋生物钻孔。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A )
①地壳变动在持续不断地进行 ②地壳的升降运动是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③这里曾经发生过火山活动 ④地壳变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地球表面坚固稳定,海陆轮廓亘古不变
B.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C.在云南澄江帽天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D.荷兰的填海造陆工程,说明人类活动可以造成海陆变化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的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由于温度上升,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分离。读下图,完成4~5题。
4.白令海峡沟通的大洋是( B )
A.大西洋与北冰洋 B.太平洋与北冰洋
C.大西洋与印度洋 D.印度洋与北冰洋
5.白令海峡形成的原因是( D )
A.地壳运动 B.人类活动
C.冰川移动 D.海平面上升
6.读大陆漂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魏格纳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找到了 大西洋 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一些证据。他依据前人的研究和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考察,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 2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是: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 连接 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 分离 ,逐渐形成了今天 七大洲 、 四大洋 的分布状况。?
( 3 )仔细观察各大陆的相对位置和图中箭头所示的大陆移动方向,依据大陆漂移说的观点,将四幅地图按下列时间顺序进行排列:2亿年前 c ,1亿3500万年前 d ,6500万年前 a ,现在 b 。?
( 4 )澳大利亚大陆上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动物种类,如袋鼠、鸭嘴兽等,这些古老的动物在其他大陆上已经不见了踪迹,请你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其原因。
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分离时间早,孤立存在于南半球海洋上,自然条件比较单一,物种演化缓慢。因此,澳大利亚大陆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动物种类。
(共11张PPT)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1课时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知识点1 沧海桑田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地壳的变动 和 海平面的升降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 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例如填海造陆。?
知识点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2.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提出了 大陆漂移说 。该假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 一块大陆 ,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 七大洲 、 四大洋 的分布状况。?
知识点1 沧海桑田
1.“沧海桑田”在地理学科上的正确含义是( C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桑树
2.太湖位于安徽省西部,是中国五大陆地淡水湖之一。地质学家在太湖发现了丰富的硅藻化石,其中23种为海水种,4种为海水或半咸水种,2种为半咸水或淡水种。这一发现说明( A )
A.太湖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
B.太湖今后将从陆地湖泊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硅藻从陆地进入海洋
D.古老的硅藻生活在陆地上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C )
A.渤海海底发现海河古河道 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龙”化石
C.巴西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 D.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4.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质工作者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台湾海峡曾经历了多次的海陆变迁。2亿年前曾经为海洋,在距今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沉时升,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
( 1 )资料中提到“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请你说明“时分”和“时连”的原因。
“时分”是因为台湾海峡地壳下沉,“时连”是因为台湾海峡地壳上升。
( 2 )煤是由陆地上的森林转化而来的,地质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是陆地,地面长有森林,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森林被埋藏于地下,形成现在的煤。
知识点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读漫画,完成5~7题。
5.漫画反映的是( D )
A.大地构造学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大陆漂移说
6.提出该观点的科学家是德国的( A )
A.魏格纳 B.哥伦布 C.哥白尼 D.麦哲伦
7.能证明两大洲“曾是一家人”的依据是( B )
①古生物化石 ②现代自然带的分布 ③地层构造 ④地形地貌的相似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沈括《梦溪笔谈》 )该资料说明地球表面( C )
A.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海洋占71%,陆地占29%
C.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D.海洋连在一起,陆地被海洋分隔
2.下图是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升降变化图,石柱上横线部分曾被火山灰覆盖,小黑点部分曾被海洋生物钻孔。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A )
①地壳变动在持续不断地进行 ②地壳的升降运动是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③这里曾经发生过火山活动 ④地壳变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地球表面坚固稳定,海陆轮廓亘古不变
B.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C.在云南澄江帽天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D.荷兰的填海造陆工程,说明人类活动可以造成海陆变化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的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由于温度上升,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分离。读下图,完成4~5题。
4.白令海峡沟通的大洋是( B )
A.大西洋与北冰洋 B.太平洋与北冰洋 C.大西洋与印度洋 D.印度洋与北冰洋
5.白令海峡形成的原因是( D )
A.地壳运动 B.人类活动 C.冰川移动 D.海平面上升
6.读大陆漂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魏格纳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找到了 大西洋 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一些证据。他依据前人的研究和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考察,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 2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是: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 连接 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 ,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 、四大洋 的分布状况。?
( 3 )仔细观察各大陆的相对位置和图中箭头所示的大陆移动方向,依据大陆漂移说的观点,将四幅地图按下列时间顺序进行排列:2亿年前 c ,1亿3500万年前 d ,6500万年前 a ,现在 b 。?
( 4 )澳大利亚大陆上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动物种类,如袋鼠、鸭嘴兽等,这些古老的动物在其他大陆上已经不见了踪迹,请你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其原因。
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分离时间早,孤立存在于南半球海洋上,自然条件比较单一,物种演化缓慢。因此,澳大利亚大陆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动物种类。
第2课时 板块的运动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 板块的运动
1.20世纪60年代,在 大陆漂移说 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 整体一块 ,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 六 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 。?
3.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 裂谷 或 海洋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 山脉 。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 碰撞挤压 的地带,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科迪勒拉 山系等。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 板块交界 地带,例如, 环太平洋 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 板块的运动
1.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频繁
B.板块犹如七巧板形状固定不变
C.地球的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
D.板块内部稳定完全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
2.下列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B )
A.①高原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B.②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③山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D.④海域的缩小是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3.下列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C )
A.南极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
4.下列地理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的是( D )
A.红海不断扩张
B.我国云南多地震
C.台湾岛上多火山、地震
D.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
5.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D )
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B.人们在改造自然时造成的结果
C.无节制地开采地下资源
D.我国东部和西南部处于板块交界处
下图是某同学在地理课堂上的演示活动,读图完成6~7题。
6.该同学演示的是( B )
A.大陆漂移 B.板块挤压
C.板块张裂 D.地球自转
7.下列地形区的形成与该演示原理相似的( D )
A.刚果盆地 B.黄土高原
C.巴西高原 D.喜马拉雅山脉
课后巩固提升
1.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D )
A.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B.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C.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海洋
2.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较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B )
A.美洲板块 B.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印度洋板块
3.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以每年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近邻。中美两国在地理上不断靠近是( C )
A.地球自转的结果 B.大气运动的结果
C.板块运动的结果 D.地球公转的结果
4.阿富汗、缅甸、日本、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相继发生里氏7.0级以上地震。小强将五次发生地震的位置标注在下图中,他发现这些震源地的分布有一些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 A )
A.都位于板块交界的地带
B.都位于世界高大山系上
C.都位于环太平洋地带
D.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 27.70°N,102.08°E )发生5.1级地震。读下图,完成5~6题。
5.该地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A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
6.下列有关地震发生时逃生防护的措施,错误的是( D )
A.如果住在平房,可迅速跑到外面空旷的地方
B.如果住在楼房,可迅速躲到桌子、床铺等坚固物品下面,震后迅速有序撤离
C.如果在街道,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D.如果在郊外,应迅速避到山崖、陡坡、河岸或大树附近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9日,危地马拉的福埃哥活火山发生火山爆发,造成约4000名当地居民撤离避难。读下图,完成7~8题。
7.福埃哥活火山位于( C )
A.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D.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8.据图推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 )
①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 ②珠穆朗玛峰高度不变 ③阿拉伯海面积不断缩小 ④印度尼西亚易发生火山地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下图中最有可能形成高大绵长山脉的区域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而成的( A )
A.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11.读板块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
( 1 )甲、乙、丙、丁四地中地壳运动最活跃的是 丙 。?
( 2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亚欧 板块与 印度洋 板块的碰撞挤压。?
( 3 )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④ 。( 双选 )?
①红海的面积将扩大 ②地中海的面积将扩大 ③红海将会消失 ④地中海将会消失
1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 1 )甲、乙是全球著名的火山地震带:甲是 地中海—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乙是 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
( 2 )A板块是 亚欧板块 ,B板块是 非洲板块 。B板块与C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断裂陷落或形成新的海洋 。?
( 3 )煤是植物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发现煤层,这可以用 大陆漂移 说解释。?
( 4 )请你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原因。
亚欧板块( A板块 )与非洲板块( B板块 )发生碰撞运动,挤压隆起形成阿尔卑斯山脉。
(共15张PPT)
第2课时 板块的运动
知识点 板块的运动
1.20世纪60年代,在 大陆漂移说 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 整体一块 ,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 六 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 。?
3.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 裂谷 或 海洋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 山脉 。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 碰撞挤压 的地带,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科迪勒拉 山系等。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 板块交界 地带,例如, 环太平洋 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知识点 板块的运动
1.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频繁
B.板块犹如七巧板形状固定不变
C.地球的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
D.板块内部稳定完全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
2.下列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B )
A.①高原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B.②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③山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D.④海域的缩小是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3.下列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C )
A.南极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
?4.下列地理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的是( D )
A.红海不断扩张
B.我国云南多地震
C.台湾岛上多火山、地震
D.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
5.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D )
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B.人们在改造自然时造成的结果
C.无节制地开采地下资源
D.我国东部和西南部处于板块交界处
下图是某同学在地理课堂上的演示活动,读图完成6~7题。
6.该同学演示的是( B )
A.大陆漂移 B.板块挤压
C.板块张裂 D.地球自转
7.下列地形区的形成与该演示原理相似的( D )
A.刚果盆地 B.黄土高原
C.巴西高原 D.喜马拉雅山脉
1.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D )
A.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B.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C.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海洋
2.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较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B )
A.美洲板块 B.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印度洋板块
3.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以每年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近邻。中美两国在地理上不断靠近是( C )
A.地球自转的结果 B.大气运动的结果
C.板块运动的结果 D.地球公转的结果
4.阿富汗、缅甸、日本、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相继发生里氏7.0级以上地震。小强将五次发生地震的位置标注在下图中,他发现这些震源地的分布有一些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 A )
A.都位于板块交界的地带
B.都位于世界高大山系上
C.都位于环太平洋地带
D.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 27.70°N,102.08°E )发生5.1级地震。读下图,完成5~6题。
5.该地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A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
6.下列有关地震发生时逃生防护的措施,错误的是( D )
A.如果住在平房,可迅速跑到外面空旷的地方
B.如果住在楼房,可迅速躲到桌子、床铺等坚固物品下面,震后迅速有序撤离
C.如果在街道,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D.如果在郊外,应迅速避到山崖、陡坡、河岸或大树附近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9日,危地马拉的福埃哥活火山发生火山爆发,造成约4000名当地居民撤离避难。读下图,完成7~8题。
7.福埃哥活火山位于( C )
A.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D.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8.据图推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 )
①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 ②珠穆朗玛峰高度不变 ③阿拉伯海面积不断缩小 ④印度尼西亚易发生火山地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下图中最有可能形成高大绵长山脉的区域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而成的( A )
A.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11.读板块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
( 1 )甲、乙、丙、丁四地中地壳运动最活跃的是 丙 。?
( 2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亚欧 板块与 印度洋 板块的碰撞挤压。?
( 3 )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④ 。( 双选 )?
①红海的面积将扩大 ②地中海的面积将扩大 ③红海将会消失 ④地中海将会消失
1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 1 )甲、乙是全球著名的火山地震带:甲是 地中海—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乙是 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
( 2 )A板块是 亚欧板块 ,B板块是 非洲板块 。B板块与C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断裂陷落或形成新的海洋 。?
( 3 )煤是植物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发现煤层,这可以用 大陆漂移 说解释。?
( 4 )请你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原因。
亚欧板块( A板块 )与非洲板块( B板块 )发生碰撞运动,挤压隆起形成阿尔卑斯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