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02 22:2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圆的认识(一)
/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结构特征。
2.在画圆的过程中,理解同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3.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
圆规、三角板、PPT课件。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1.观察。
(1)出示实物。
(2)提问:这批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3)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一)。
2.思考。
师: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圆,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
归纳: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教师板书)以前学过的图形是由直线围成的。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与思考”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2页“套圈”游戏图,让学生观察(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得到(从公平性上考虑):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2.画一画。
(1)提问:你能自己想办法画一个圆吗?动手试一试。
(2)独立尝试,老师巡视。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展示交流,并说说你的画法。介绍圆规的结构和用途。
(4)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3.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
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3)提问:圆规的“针尖”、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距离起什么作用?
(4)同桌交流。
“针尖”决定圆的位置(即圆心)。(教师板书)
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决定圆的大小(即半径)。(教师板书)
(5)强调:点O是圆心,线段OA是半径,用字母r表示,线段BC是直径,用字母d表示。
4.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放动画)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5)讨论: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知道在同圆和等圆中,圆的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四、布置作业
1.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2.完成《·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完成了两项任务:一是观察生活中的圆,二是剪圆形纸片。这就首先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确的圆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做好感性认识上的准备。
2.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学探究为主线。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我将教材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探究“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时,用“折”“画”“量”的方法得到了学生所需的知识。学生在探究中情绪高涨,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不足之处] 1.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显不足,显得有些生硬。
2.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给人的感觉是离不开教案,而且还造成前松后紧的局面。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意在教 “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时,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现教师的引导,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探求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