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圆的认识(一)练习课
/
【教学内容】
教材练一练第4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熟悉圆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难点】
进一步在解释生活现象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圆规、三角板、PPT课件。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1.口答: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
2.操作:按下列要求画圆(在平面上固定一个点A):
(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
(2)画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用字母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并把圆剪下来。
3.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从车轮是圆形的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一)练习课。
二、探索交流
1.观察与思考。
(1)出示教材情境图。
(2)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车轮有什么共同点?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教师板书)
2.操作。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如下操作:
(1)分别把硬纸板做成圆、正方形、椭圆的,其中心点设为A。
(2)分别将这些图形沿一条直线滚动。
(3)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动手探究(用准备好的纸片试一试),把各种图形的中心点A的运动轨迹想办法描出来。
4.交流。
(1)同桌相互谈谈你有什么发现。
(2)各学习小组相互交流。
小组讨论探究策略。(引导学生探究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又会是什么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研究几种图形的中心点的运动轨迹的不同)
由于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坐在车上的人或放在车内的物就很平稳;而正方形、椭圆形等由于上面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一样,这样在运动中,中心点运动的轨迹就不是一条直线,如果人坐在这样的车上,就会感觉到颠簸。
三、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本质: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而其他图形不具有这个特点。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7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六、布置作业
1.找一找,在你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圆?
2.完成《·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以生为本,自主探究。
2.将“圆”有效整合为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的文化特性。
3.在多元开放的情境下进行探索性学习。
[不足之处] 学生对圆心与圆半径的概念能理解,但是理解得不够透彻。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意深入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