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比 例
/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以及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案。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生: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师:你们在哪儿见过国旗?见过多大的国旗?(生自由发言)
师: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国旗的知识,面对国旗你有什么感受。(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师:我们学校挂的国旗是哪种规格的?
师:把我们学校国旗长和宽的数据写出来。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1)
师:利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写出国旗长和宽的比值。(让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师:你能说出国旗的宽和长的比值吗?能不能不计算直接说出结果?
(学生自由讨论)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讲授新知
师:“兔博士网站”中介绍了很多种规格的国旗,现在你们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分别求出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计算)
师:观察这些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生:国旗的规格不一样,但长和宽的比值都相等。
师总结:国旗的规格不一样,但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都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师:那就可以写成240∶160=144∶96或
240
160
=
144
96
。
师:像这种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举个例子,让学生说出内项和外项)
师:在2∶3=4∶6这个比例中,哪两项是内项?哪两项是外项?
三、试一试
师:用计算器计算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外项的积分别是多少?
师:你从它们的积中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相等。
师:把你们自己写出来的比例照样子计算,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它们的乘积也相等。
(师生共同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
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该怎么说呢?(生自由交流)
师总结: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它们的积相等。
师:我们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依据。
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3)
探究、交流:学生自己试着解比例,然后交流解比例的方法和结果。
师总结:解比例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一般式。
四、练一练
1.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自己判断)
师: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师总结: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概念,化简两个比,看它们是否相等,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个内项的积是否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2.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老师巡视)
师:你们是怎么做的?
师总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题。
五、布置作业
1.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3题。
2.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2,3题。
3.《·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学生熟知的国旗引入新课,贴近生活。(2)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新的知识。(3)采取探索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组间交流的作用。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没有将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把知识的探索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许多概念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的。
[再教设计] (1)可将本课时拆分两课时讲解,这样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2)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获取结论,并对结果进行相互评论,从而使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