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02 14:4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综合运用比和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什锦糖配制方案,能说明方案的合理性。
3.愿意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配制方案,对配制什锦糖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教学重点】
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自主解决什锦糖问题。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什锦糖配制方案。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黑板。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吃糖啊?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配制什锦糖。(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讲授新课
例题:从下面四种糖中任选三种,按2∶3∶5配成什锦糖50千克。每种糖各需要多少千克?每千克什锦糖多少钱?(PPT课件出示)
学生读题,了解数学信息和有关要求。
师:从四种糖中选三种有多少种选法?
师:如果我选用奶糖、酥糖和巧克力糖,应该怎样计算呢?
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配制方案及计算过程和结果。
议一议:提出问题“怎样配制什锦糖价格最高?怎样配制价格最低?”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师总结:价格贵的占的比例大,什锦糖的价格就高;反过来,价钱便宜的占的比例大,什锦糖的价格就低。
提出问题“关于配制什锦糖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让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题。(师生共同分析题目)
四、布置作业
1.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2题。
2.《·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方案,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指导、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探索带来的成功体验。
[不足之处] 教师引导不够,不能让学生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解法带来的思维愉悦。
[再教设计] 尽可能让学生掌握自己不曾考虑的解题方法,逐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测量旗杆高度
/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测量、记录、计算、交流等测量旗杆高度的过程。
2.会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能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测量旗杆高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能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
【教学难点】
会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能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
【教学准备】
PPT课件,1米、2米长的竹竿各一根,米尺一把。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测量活动
师: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一起去操场做一个测量活动。(让学生自由分组,在操场上测量竹竿和旗杆的影长。五六人一组,每组准备1米长和2米长的竹竿各一根、米尺一把,老师说明实际测量的方法)
看教材测量图并讨论:用这种方法测量旗杆高度的道理是什么?
师总结:根据比相等求出旗杆的高度。
各组分头选择地点开始测量,并填写测量记录表,同时完成计算旗杆高度的要求。
(1)填写测量记录。
测量时间:    测量人:    ?
竹竿
竹竿
旗杆
高度(米)
1
2
影长(米)
(2)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
二、全班交流
1.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分工和测量的过程。
2.说一说你们测量的时间和测出的数据。
3.计算出的旗杆的高度是多少?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每个小组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对误差较大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原因。
三、议一议
师:通过测量活动你得到哪些启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生:可用这种方法测量一栋楼有多高、一座烟囱有多高……
四、写数学日记
今天我们一起做了一次测量活动,请同学们回顾测量活动的全过程,写一篇数学日记,并存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
五、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指导,共同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学生独自体验的机会少,不能增强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力。
[再教设计] 让学生初步体会探索带来的成功体验,能顺利地突破教材的教学重点,降低学习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