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山界 课件(幻灯片1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6.老山界 课件(幻灯片1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1 19:4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一、给划横线的字注音或写出汉字(60分)
yáo( )民 qiào( )壁 骨( )碌( ) 呜咽( ) 咀( )嚼( ) chù( )立 酣( )然入梦 kē( )捐杂税 落( )得很远 guàn( )输

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0分)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A、叹息B、轰响C、轰鸣),大概是在(A、哭泣B、叹息C、怒吼)自己的命远;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三、课文内容理解(20分)
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本文按________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本文的历史事件背景是________。
一、给划横线的字注音或写出汉字(60分)
yáo(瑶)民 qiào(峭 )壁 骨(gū)碌( lu ) 呜咽(yè ) 咀( jǔ )嚼(jué) chù( 矗 )立 酣( hān )然入梦 kē( 苛 )捐杂税 落( là )得很远 guàn( 灌 )输

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0分)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A、叹息B、轰响C、轰鸣),大概是在(A、哭泣B、叹息C、怒吼)自己的命远;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三、课文内容理解(20分)
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本文的历史事件背景是长征(内战)。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其间经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后,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北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11月初与由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虽然此时红军已不到3万人,但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老山界
陆定一
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本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请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并概括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瑶民家
瑶家大嫂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山脚下
红军战士
准备爬山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夜行军
山路上
红军战士
半夜露宿
雷公岩
红军战士医务人员
翻越雷公岩
山顶
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下午
天黑
夜里
半夜


天 黎明以后
下午
2.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地方?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起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3.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刻画得具体形象,靠得是生动的描写。请勾画出精彩词句,做一些批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


作者在《老山界》中,用了“笨重”一词“笨重的队伍”。为什么要用“笨 词呢?
这是有所指的,指的是长征开始一个阶段部队“大搬家”,不堪重负。《长征史》一书对“大搬家”做了这样的诠释:“在组织上,‘左’倾教条主义者在突围时采取了‘大搬家’的错误方式。部队、机关没有进行精简、轻装,而且组织了庞大的中央军委纵队和后方机关,机构臃肿,非战斗人员众多,又携带了许多辎重,几千副担子,一大批运载骡马,携带着各种‘坛坛罐罐’,连笨重的制造机械、印刷书报的机器、造币厂设备 机和需要七八个人抬的大炮底盘等等,一起带走。……这与其说是一次军事行动,不如说更像一次‘搬家’。由于这样,部队拥挤不堪,行动迟缓,大批的战斗队变成了掩护。”这种情况很不利于部队突围和行军,很不利于打破敌人的封锁和前堵后追。红军在推抢渡湘江时,付出了惨重代价,“大搬家”贻误了时间,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过老山界时,从《老山界》反映的情况看,这支队伍的“笨重”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3.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shān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