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页及70、71页“练一练”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认识比各 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理解分数、除法、比三者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能利
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
中的广泛存在,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过哈哈镜吗?你觉得的在哈哈镜中的样子和本人一样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淘气在哈哈镜中的样子。
1、出示教材69页图示一
观察
师:观察上面的图片,你认为哪几张与图片A比较像。
学生很容易发现图片B、D和图片A比较像
探索
师:把这些图片放到方格纸中,看看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预设1、两幅图中长与长、宽与宽的倍数关系
(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形A的2倍.
(长方形B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形A的.
预设 2、每幅图中长和宽的倍数关系
图A:6÷4=1.5
图B:3÷2=1.5
图C:8÷3=
图D:12÷8=1.5
图E:12÷2=6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A、B、D三个照片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都是长的,所以它们比较像。
【此环节设计:在于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比较两张照片像与不像,可以比较长和长的倍数关系、宽和宽的倍数关系;也可比较同一幅图中的长和宽的倍数关系,这样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用比的形式来表示。】
(二)探究新知
刚刚这些问题,我们都是运用除法算式解决的,象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这两个数的比。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关于比的知识。(板书课题)
引出比的概念
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例如:6÷4=6:4 3÷2=3:2 8÷3=8:3
12÷8=12:8 12÷2=12:2
师:下面同学们把书翻到69页,自学69页的认一认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比由哪些部分组成?
预设:比由前项、后项、比号组成
(比值是怎么来的?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例如:6÷4=6:4 =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这个比的比值。
师:根据比的概念,把剩下的几个除法算式写成比的形式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3÷2=3:2 =1.5 8÷3=8:3=
12÷8=12:8=1.5 12÷2=12:2=6
3.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6:4 =6÷4==1.5
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 ),分数中的( );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 ),分数中的( );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 ),分数中的( )。
4.生活中的比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非常好。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比的应用。不但如此,就连我们的人体中也有许多有趣的比呢。出示一些人体中比的关系。
1、婴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4。
2、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
3、两手平伸的长度和自己身高的比约是1:1
4、人的心脏与拳头的比约是1:1
5、成年人腿长与头长的比约是4:1
6、成年男子的肩宽与头长的比约是2:1
【此环节设计:背景资料和故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的有关知识,但更多地带给学生探究的欲望、研究的乐趣和发现的激情,同时也带给学生一种新奇的体验,一种清新的熏陶。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下面同学们在我们教室里找一找存在哪些比?
预设:桌子的长和宽的比是50:30;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0:13;
黑板的长和宽的比是3:1。
巩固练习
1.
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比是( ),比值是( )
空白部分和涂色部分的比是( ),比值是( )
2.写出相应的比
六(1)班有男生22人,女生21人,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说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6:4 =6÷4==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六)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图形放大缩小”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但在实际中,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通过启发引导是学生明确6:4表示的意义,有效的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