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前前后后》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 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 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 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板书课题——前前后后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 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的?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情感。(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副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