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那一定会很好(课件+素材2份打包)(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 那一定会很好(课件+素材2份打包)(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1 16:42:44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课 文
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种子
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关于一粒种子的故事!
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1.会认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背”,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种子变成木地板的经历,学习种子为了追逐梦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目标
神奇的种子
一般种子可以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包在外面的种皮、储藏养分的胚(pēi)乳、发芽的胚。
许多植物的种子在成熟以后,要经过一个休眠阶段,正在休眠的种子是完全停止生长的。到了春天,种子遇到了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时,才会慢慢苏醒过来。
知识链接
种子一醒,先吸收水分,使皮变软,并使整个种子都膨(péng)胀(zhàng)起来。然后,储藏在胚乳中的营养物质,经过酶(méi)的作用 ,供给胚吸收,于是,胚开始强烈地呼吸。最后,胚根与芽就突破种皮,伸长出来,种子就发芽了。
课文朗读
收缩
缩衣节食?
suō
缩成一团
努嘴
张眉努目

努力


我会认




长茎
一茎一草
jīng
茎叶
推倒
推陈出新
tuī
手推车


我会认




拆房子
拆东补西
chāi

拆开
咯吱
吱吱呜呜
zhī
吱吱


我会认




斧头
鬼斧神工

斧子
锯条
绳锯木断

锯子


我会认




多音字


生字学习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一天,一个农夫背了锯子和斧子来到树林里。
.
形近字
拆(chā)拆散 过河拆桥
折(zhé)折断 百折不挠
推(tuī)推门 推陈出新
准(zhǔn)准备 规矩准绳
呼吸: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造句:人和高等动物用肺呼吸,低等动物靠皮肤呼吸,植物通过表面的组织进行气体交换。
努力:指花的精力多,下的功夫大。
造句:爸爸一直都很努力工作。

词语理解
词语学习
休息: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以消除疲劳、
恢复体力和脑力。
运用:走累了,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
吃力:费力。
运用:爬山很吃力。
年轻: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
运用:这群年轻人个个生龙活虎。
难受——(难过 ) 舒服——(舒坦)
努力——(尽力) 高大——(宏大 )
调皮——(淘气 ) 费力——(吃力 )
摇晃——(摇摆) 细心——(细致 )
满意——(满足 ) 年轻 ——(年少 )
近义词
难受——( 舒服) 努力——( 懒惰 )
高大——(矮小) 调皮——( 乖巧)
休息——(工作) 费力——( 省力)
年轻——(苍老 ) 细心——(粗心 )
缩——( 胀) 好——(坏)
旧——( 新) 老——(少)


反义词
词语辨析
满意 满足
相同点:“满意”和“满足”都含有“感到足够好”。
不同点:“满意”侧重于指因符合一定的标准、符合自己的心意而感到可以接受;“满足”侧重于指已经感到足够好,语义比“满意”重。
运用示例:
1.上课了,教室里非常( )。
2.这是一个( )的夜晚。
安静
宁静
1.分组讨论:“舒服”一词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舒服”一词在文中共出现了六次。
第一次是在种子还是种子的时候,希望钻出地面;
第二次是种子想做跑来跑去的大树;
第三次是大树被做成手推车跑起来的时候;
第四次是手推车想停下来休息的时候;
第五次是做椅子时,想要躺下来休息的时候;
第六次是椅子变成木地板,阳光照在身上的时候。
课文感知
1.种子在地下的时候为什么希望钻出地面?
因为它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这让它很难受,因此想要钻出地面。
“不得不”说明种子被泥土包裹着很不舒服。
双重否定
课文解读
双重否定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加强了肯定的效果。
本文中的“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就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换成普通的句子就是“它只能把身体缩成一团”,表达的意思就没有用“不得不”强烈。
双重否定句
2.当种子钻出地面,长成一棵大树之后,它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觉得做一棵会跑的树应该会很舒服,于是,它渴望成为一棵会跑的树。
手推车
3.为了成为一棵会跑的树,树做了怎样的努力?最后它实现愿望了吗?
树看到农夫背了锯子和斧子来到树林里,就用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让农夫注意到它,最后它被砍走。被农夫做成了手推车。农夫推着它在山路上跑上跑下,它实现了自己会跑的树的愿望。


4.树终于实现了停下来的愿望,它是否就此安度晚年了呢?为什么?
没有。因为它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就想要舒舒服服地躺下。


巧妙为文章设置线索
文章线索是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本文就是围绕“舒服”这条线索来行文的,“舒服”一词贯穿全文,抓住“舒服”这一线索,即可弄清整篇文章的脉络。可见巧妙设置文章线索,围绕文章线索来组织材料,文章会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写法借鉴
那么,如何为文章设置线索呢?
1.确定好线索。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习作前,先想一想,哪个词语或者物品等,在文章中能反复出现,能将文章零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统一而紧密的整体,那么就可设置它为线索了。
2.布置好线索。安排好线索出现的位置,一般来说,文章的开头、结尾处要有线索的出现,中间叙述部分要根据情况,在事情的转折处,时间的变化处,地点的转换处,情感的转变处等关键部分,要点明线索,以保持线索的连续性。
1.描写树木的古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
知识拓展
2.世界树木之最。
最古老的树种:中国的银杏树。
最高大的树:澳(ào)洲(zhōu)的杏仁桉(ān)。
体积最大的树: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巨杉。
银杏
杏仁桉
巨杉
这篇童话讲述了一棵树有追求的一生。告诉我们做人要像这棵树一样,有追求、有理想,并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一粒种子的经历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不管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课堂小结
种子:渴望钻出地面 长成幼苗
幼苗:渴望变成大树 长成大树
大树:渴望变成跑来跑去的树 变
成手推车
手推车:渴望停下来 变成椅子
椅子:渴望躺下 变成木地板




有理想
有追求
实现愿望
那一定
很舒服
结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