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第二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社会背景:动荡变革的春秋战国
社会变革
各诸侯国变法
思想文化
空前发展
铁器牛耕的推广
秦国商鞅变法
生产力发展
思想活跃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本课概要
一、儒家学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他那里寻找智慧。”
他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
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张
思想学说 核心思想
政治思想
教育思想
文化贡献
影响和地位
知识点拔
仁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1. 创办私学(促进教育在民间发展);
2. 整理古代重要文献资料。
3.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儒家学派创始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仁者爱人”)
以德治国 (德政)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材料三: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仁
——德治
——教育思想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孟
子
《孟子》
归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姓名:
生活时期:
主要思想:
历史地位:
荀子
战国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孟子 战国
荀子
提倡“仁” 和“德治”;
“有教无类”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二、道家学派
老
子
《道德经》
时代: 春秋晚期楚国人
学派:道家(创始人)
思想:
① 顺应自然
② 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相互转化
③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结合课本,以上材料体现老子的哪项思想?
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庄子》
庄
子
主张:
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三、墨家学派
《墨子》
墨
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①主张:“兼爱”、“非攻”
② 提倡:节俭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兼爱
——非攻
——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四、法家学派
《韩非子》
韩
非
子
法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
以法治国(提倡法治),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战国时期:变革动荡
各国争相变法:采取法家思想
诸侯国 魏国 楚国 韩国 齐国 秦国
变法者 李悝 吴起 申不害 邹忌 商鞅
主张用严酷的刑罚和法律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家的典型主张)
拓展
儒家学派 VS 法家学派
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
你会选择哪种主张作为你的治国思想?
史书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
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孔子周游列国
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被各国国君采纳?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总结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
适应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法家思想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孟子 战国
荀子
墨家 墨子 战国
道家 老子 春秋
庄子 战国
法家 韩非 战国
提倡“仁” 和“德治”;
“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
礼治
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治国顺从自然和民心
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知识·梳理
仁礼
清静无为
法治
兼爱非攻
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②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③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派别 人物 是否创始人 时期 主要思想、贡献 有关著作 影响
儒家 孔子 是 春秋 仁、以德治国、教育、编典籍 孔子编《春秋》,弟子著《论语》 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孟子》
荀子 战国 礼治
道家 老子 是 春秋 顺应自然;对立转化;“无为而治” 《道德经》
庄子 战国 顺应自然;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庄子》
墨家 墨子 是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墨子》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韩非子》 战国时期收到统治者青睐
兵家 孙武 是 春秋 《孙子兵法》
3. 因为法家思想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的观点适应了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和兼并战争的需要,也符合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堂练习】 1.B 2.A 3.B 4.B 5.B 6.C 7.A 8.C 9.B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