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火山和地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内力作用的结果。
2.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3.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
教学准备:
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视频。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图片。
2、学生每组准备一根小木棍,一条毛巾。
3、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积木块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说自然灾害说起,引出火山、地震两种破坏性很大的自然现象。相机板书课题。
二、播放火山、地震视频。
1、学生观看;
2、学生说说火山、地震的破坏性。
三、学习新知
(一)探究火山爆发的原因
1、做实验。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同学们,那你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火山喷发时的惊心动魄的时刻呢?好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1)教师简单介绍实验过程,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实验。
(3).启发学生说说每样物品在实验中代表的是什么,认真观察在实验中发生了什么现象;
(4)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做报告,填写实验报告单。
2、小结火山喷发的原因。
火山石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由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2、火山的分类
火山分为三类:
死火山:在人类的历史上没有喷发过
活火山:在人类历史上经常喷发
休眠火山:史前曾经喷发过,史上偶尔有过喷发。
3、对照地图讲述火山的分布
4、了解火山喷发的危害
益处:
1、增加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更容易种植);
2、产生矿产资源;
3、形成一些自然景观(如温泉) ······
害处:
增加形成酸雨的可能(喷发物中有二氧化硫)
2、火山灰会泯灭村庄,甚至城市(庞贝城)
3、岩浆会引发火灾等
4、影响交通(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
(二)组织学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学生做手折木条的实验。
2、学生推测地震形成原因。
3、教师介绍地震形成的原因。
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认识监测地震的仪器。
候风地动仪 机械地震仪
5、指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前兆:
(1)讨论:地震前兆有哪些?
(2)学生讨论交流
课件展示歌谣: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6、 当地震发生时,你知道怎么保护自己?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在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