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间隔排列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间隔排列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02 10:4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去兔子庄园去玩,先来看看老师给兔子们带了一件什么礼物呢?(出示礼品盒?)
这是一串珍珠,这串珍珠有什么颜色的呢?你们能猜出接着这颗黄珠的下一颗是什么颜色的珠子吗?猜得真准,你是怎么想到的?
师: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方式,我们把它叫做“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板书)
过渡:(出示主题图)兔子庄园已经到了
?二、?????????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究???
1、这里好热闹啊!问:在这里你看见有哪两种物体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吗?
生观察、汇报。(板书:夹子和手帕、小兔和蘑菇、木桩和篱笆)
问:在每排物体里,排在两端的物体是什么?排在中间的物体是什么?(板书:两端物体、中间物体)
师指出:这三排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而且两端的物体相同。(板书:两端相同)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仔细观察图片上的这三排物体,再数一数各有几个并填到表格里。(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数量。)
(2)、比较每排两个物体之间的数量,你发现什么?(XX比XX多1或者是XX比XX少1)
(师归纳: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深入思考,加深认识。
问:同一排的两种物体为什么都相差1个呢?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相差1吗?
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数量。
(2)、引导学生根据间隔排列里一一对应的方法,一个夹子对应一块手帕,所以可以把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看成一组,圈起来,一组一组地圈,最后剩下一个夹子。所以,夹子比手帕多1个,或者说手帕比夹子少1个,同样圈出小兔和蘑菇、木桩和篱笆,它们的数量都是相差1个。
(3)看表格里,上面的几个物体都是排在什么位置的物体?(两端)下面几个是排在什么位置的物体?(中间)两端物体的数量比中间物体的数量怎样?
(4)总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
巩固练习。
(1)你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练习)
(2)、练习后师指出:根据间隔排列中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个这个规律,如果我们知道了两端物体的个数,就可以知道中间物体的个数了,就是比两端的物体少1。
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1、师:是不是所有的一一间隔排列都是这样个数相差1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
2、课件出示: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 有十个, 最少有几个?最多呢(课件出示)
3、可以怎样排列?学生独自操作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有3种)
4、交流:前两种排列符合前面的规律吗?最后一种 和 的数量都是1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观察后汇报。(是间隔排列,但是两端的物体不同)
师总结板书: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四、全课总结。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专题学习探索规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五、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 比 中间物体 多1。
夹子 10 手帕 9
小兔 8 蘑菇 7
木桩13 篱笆 12
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