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点位置变化 》
学校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数学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点位置变化》
课型
新授
教师
教
材
分
析
媒体设计思路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点位置变化、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小数点位置变化》,安排了两课时:本节课第一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教材设计两个活动。活动一,探索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规律。教材呈现10 枚、100枚、1000枚包装的三袋纽扣,用文字和蓝灵鼠的话提出了“一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多少钱?100枚、1000枚呢”的问题。在交流学生算法并用算式表示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上面的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讨论,使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活动二,应用规律进行乘法口算。设计了“把38.7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活动一总结的规律口算简单的小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在试一试中安排用小数表示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化成低级单位的数或复名数的内容。
激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新颖性、趣味性等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优势,其具有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可以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生其情,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不管是在新授过程中还是巩固练习,我都设计了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参与进来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自主探索小数点位置右移动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会运用规律口算小数乘10、100、1000的乘法,会把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或复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
重点
难点
探索小数点位置右移规律,能用规律口算小数乘10、100、1000的乘法。掌握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变化规律。
教具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
1.激趣:小数点的故事引人本节课题,调皮的小数点介绍:别看小数点的个子小,可它的本领一点都不小,不信你瞧,(多媒体演示)一棵树苗高1.05分米,逐渐长高到10.5分米,变成参天大树105分米。
2.观察:从这棵树的成长过程中你们发现小数点的本领了吗?
(数字相同且排列顺序一样;小数点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不同)
3.引入: 可见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树变大,那这种变化到底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变化。
二、解决问题
1、解决“10枚纽扣多少钱”的问题。
提出“一枚纽扣是5分钱, 10枚纽扣是多少钱”?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提示5分钱也就是0.05元)。
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后,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着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怎样算的。教师结合学生的结果板书:
5×10=50分=5角=0.5元 0.05×10=0.5(元)
3、师:我们已经算出10枚纽扣是0.5元,
那么100枚纽扣是多少钱?如果1000枚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再做,同桌间可以相互讨论。
4、请同学交流计算结果,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5×100=500分=50=5元 0.05×100=5(元)
5×1000=5000分=500角=50元 0.05×1000=50(元)
(重点: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计算过程)
三、总结规律
1、提出“观察上面的三个算式,0.05×10=0.5(元)0.05×100=5(元)0.05×1000=50(元)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再在小组内交流、补充。
2、交流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述。(重点:引导学生得出0.05扩大10倍,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一位。0.05扩大100倍……,反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并且数学生理解小数点向右移动位置原来的数就要扩大,移动一位对应的倍数为10倍、移动两位对应的倍数为100倍……。)
3、师生共同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四、运用规律
1、出示问题,把3.87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列式并试算。在计算机文档中直接操作。提示:算后可以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2、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检验的结果。
(重点:强调位数不足的问题进并行讲解,并做练习巩固。)
五、简单应用
1、出示书上“试一试”
师:我们已经总结出了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现在要求我们利用上面的规律回答问题:学生自主完成并交流。
2、针对试一试再次练习,出示问题,在教师给出的文档上直接操作计算。
3、随堂检测
在教师发放的文档进行20道口算检测。
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中你收获了什么?
教学框图(流程图)
由小数点故事引入,利用小树苗成长过程中高度的变化创设教学氛围。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每个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都能解答的问题,给学生提供用自己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他人的经验,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如有不会的可进行交流,体现互帮学习。
提出具体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思考,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为下面的交流奠定基础。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必要的引导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描述,为总结小数点变化规律做铺垫。
给学生提供自主运用规律、用计算器检验计算结果的空间,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获得积极地学习体验。
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分享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和互相学习的过程。
通过练习让学生对规律更好的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充分为全体学生展示整个思考的过程,突破了传统教学不能一一展示的局限,为学生掌握猜测的方法和顺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当堂检测学生在本节课中对新授课的掌握程度。
板书
设计
小数点位置变化
5×10=50分=5角=0.5元 0.05×10=0.5(元)
5×100=500分=50=5元 0.05×100=5(元)
5×1000=5000分=500角=50元 0.05×1000=50(元)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