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课件(2课时,26+12张PPT)+课文朗读(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9 古诗三首课件(2课时,26+12张PPT)+课文朗读(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1 21:22:11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第一课时 9 古诗三首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了解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瑟mùsè暮吟yín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可怜:可爱。
真珠:这里指珍珠。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描述意境拓展延伸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焕《登鹳鹤楼》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感谢观看!课件26张PPT。第二课时 9 古诗三首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题西林壁
[宋]宋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初读古诗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逊yuánxùn骚sāo输shū缘jiàng降xiáng(降落)(下降)(投降)(一物降一物)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创作背景  《题西林壁》是诗人苏轼在1084年5月和朋友游庐山的时候所写。写本诗前十几天他曾到过庐山,写过一首诗并风趣地对朋友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像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成为熟人,今后就得常来常往。”一代文化名人苏轼,果然十几次徜徉于庐山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理解古诗题西林壁
[宋]宋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缘:因为。理解古诗题西林壁
[宋]宋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古诗题西林壁
[宋]宋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古诗题西林壁
[宋]宋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古诗题西林壁
[宋]宋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古诗题西林壁
[宋]宋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古诗题西林壁
[宋]宋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拓展想象横着看,庐山______
侧着看,庐山______
从远处望,庐山____
从近处看,庐山____
从高处俯视,庐山____
从低处仰望,庐山____山岭绵延不绝山峰高耸入云遮天蔽日危崖险岩深沟幽壑重峦叠嶂思考感悟诗人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因为他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全貌。
  这两句诗蕴含的生活哲理是:要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不要被局部现象迷惑。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释:
降:服输。
骚人:诗人。
阁:同“搁”,放下。这里读gē。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逊:不及,比不上。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在洁白的颜色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拓展延伸  1.《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另外还有四首。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继续了解学习。
  2.卢钺在写完《雪梅》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大家也可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