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课外班课件-手工课——赛龙舟-全国通用(14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美术课外班课件-手工课——赛龙舟-全国通用(14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9-01 18:4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主讲:
端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也就有了现在每年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一下赛龙舟的热闹场景吧......
一、知识点:
教学对象:9岁及以上
教学材料:彩色卡纸、双面胶、剪刀、勾边笔、涂改液、皱纹纸、打孔机、一次性筷子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发展成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2、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把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行整合,体会民间传统与社会实践的相互联系。
3、通过实践和体验,让学生感悟到:我国劳动人民是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过着有深远意义的端午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讲解。
2.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的易得材料及废旧物品,手脑眼并用,进行画面创造的能力。
3.龙舟的折法以及龙头的画法。
知识论坛
东周末期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含恨投江自杀。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投身于岳阳汨罗江),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岳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民间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它最早当应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赛龙舟2010年成为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今天我们来制作一只精美的龙舟,观察一下图片,它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1、船身的折制,要求细致,折痕处务必整齐。
2、龙头的绘制不必想的太难,先画出龙的眼睛,连出龙的嘴部,再围绕眼睛进行添加完成。
课题延伸: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端午节这天,不仅有盛大的赛龙舟表演,民间还有许多艺术品的呈现,如:泥塑、彩绘、香袋、彩粽等等,它们都是端午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后,同学们可以欣赏有关端午节的图片,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