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父亲和母亲对“我”的评价以及“我”的反应。
2.通过文中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3、感受作者的反应以及对父母不同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和母亲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文题目。
通过说正反话的方式,活跃课堂,引出课题。
老师说“你们”,学生说“我们”,老师说“好人”,学生说“坏人”。老师说“你们是好人”,学生说“我们是坏人”。轻松娱乐,孩子们被逗乐了,接着老师说“精彩极了”,学生说“糟糕透了”。从而引出本课学习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听写词语,检查课前预习
1.第一步:通过听写课文中的词语:糟糕、腼腆、自豪、誊写、出版、慈祥、歧路、谨慎。老师以巡查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是否完成自主识字,对于学生写错的字如“誊”“歧”“谨慎”进行重点指导,并在黑板上进行示范。
2.检查预习的第二个步骤:让学生根据电子版上的生字词,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巴迪写的一首诗,父母完全不同的评价,得到启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爱的鼓舞。
(三)对比朗读,学习描写手法
父亲和母亲对于巴迪的诗,反应完全相反,从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四个层面进行对比朗读,让孩子们分角色扮演人物,通过朗读表现出父亲、母亲、巴迪三个人物的特点,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母亲与巴迪
母 亲
巴 迪
语言描写
(波浪线)
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看我写的诗。
动作描写
(三角号)
嚷;搂住;再次拥抱;摸着;笑着说。
点头;重新誊写;描上花边;悄悄走进饭厅。
神态描写
(小圆圈)
眼睛亮亮地;兴奋地;
腼腆;得意洋洋。
心理描写
(实心点)
高兴。
迫不及待;自豪感;满怀信心;紧张极了。
父亲与巴迪
父 亲
巴 迪
语言描写
(波浪线)
糟糕透了。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
动作描写
(三角号)
拿起;读诗;扔回原处。
埋头低低;冲出饭厅;跑进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神态描写
(小圆圈)
(?)
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
心理描写
(实心点)
(?)
再也受不了了。
(四)读写结合,练笔神态语言
通过第二个环节的朗读,孩子们对父亲、母亲和巴迪三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有了深入地理解,在此基础上,以表格呈现出来的对比,也体现出了人物描写方式的多元,在搭配组合中能够充分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变化。
但在父亲和巴迪的交流中,父亲没有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巴迪没有语言描写,这位孩子的练笔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于是当堂设置问题:补白父亲的神态和心理以及巴迪的语言:
1.“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 地读诗。
2.“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 地说,“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3.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嘟囔着:“ 。”
(五)聚焦启示,背诵至理名言
长大后的体会:“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原因是:我有一个慈祥的母亲,时常鼓励我:“精彩极了!”这是母亲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同时,我有一个严厉的父亲,总是说“糟糕透了!”这是警告的力量,时常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文章最后一段非常贴切地阐述了自己的领悟,通过背诵,让孩子多积累,多体会。
五、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慈祥):“精彩极了”(鼓励的力量)
父亲(严厉):“糟糕透了”(警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