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
一、【教学目标】
1. 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2. 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3. 体会文中所体现的童心、童趣,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重点难点】
1.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
2.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唱出了我们内心的欢悦;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我们人生的斑斓!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乐园,她记载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闪烁着童心孕育的梦幻之光。这节课,就让我们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当代著名文学家贾平凹的童年乐园,和他一起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去触摸他那颗纯洁的童心,去追寻月亮的足迹,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二>整体把握
1. 课文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时间:中秋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了里、院子外(沙滩)
人物:奶奶、我们这些孩子(我、三妹、弟弟)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重点)——议月亮
2. 孩子们在哪些地方找到月亮的踪迹?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指出来。
月迹:中堂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心中有月)
3.在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心迹:高兴——失望——羡慕——嫉妒——争执——越发觉得奇了——月亮竟是这么多的——都觉得满足了
4.课文是按是什么顺序来写的?
(1)按时间顺序来写(事情发展的先后)
(2)按空间顺序来写(地点变化)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河中月——心中月
是两者结合。
<三>合作探究
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 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2. 作者写月亮,为什么要写镜子、写杯子、写院子、写小河,怎么不直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呢?作者这里用的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化实为虚。写月迹,就怕写得太空灵。作者很巧妙地避过了这一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酒杯、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月迹,也写出了孩子们起伏变化的心情。
3.赏析语言。
(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我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明明知道我们在盼着它,却偏偏不让我们看见似的,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十分优雅。“爬”表明月亮一点点升起,越过一个个横格,就像是长了腿会爬一样,作者用一个“爬”字,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月亮是十分有趣的,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
(2)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的,银银的” 写月光亮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两个名词作形容词,也是一种比喻;“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的”写枝叶不是很繁茂,银银的月光从枝叶缝隙里穿出,影影绰绰,幽静柔美;“累累”形象地写出了花朵的多。使用叠词,写出了月光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也符合儿童语言的特色。
(3)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袅袅”,形容花香,将无形赋予有形,仿佛都能看到花香在空气中弥漫、缭绕的踪迹了;“淡淡的”写出香气似有似无;“痒痒的”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独特的联想和奇妙的通感,巧妙地将视觉形象变成了嗅觉、触觉意象,遥不可及的月形月影变成了可闻可触的,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4)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酥酥地”,既有形状上的“碎”,又有触觉上的“软”,一个酒杯中荡漾着的月影被写得似乎可以触摸到,也可以感觉得到;“使人可怜儿的样子”是儿童心理感受,写出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5)月亮是个好。
—“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直接把月亮和“好”联系起来,用童真的语言表明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6)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五、【效果检测】
六、【课堂小结】
《月迹》这篇课文描述了三幅画面:一是孩子们在屋中盼月,二是到院内、院外寻月,三是在沙滩上议月,在这宁静甜美的画面中透露出孩子们真挚、纯洁、天真而富有幻想的情趣,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热烈憧憬与向往。我们这些读者也不禁随了作者的笔迹、文中的月迹一起徜徉在美妙无比的月文化的海洋中,尽情地享受那光那影那美。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地点 踪迹 心情
镜中 白道-圆-亏-无踪迹 失望
院内 玉玉、银银 有桂树、嫦娥 羡慕、嫉妒、争执
杯中 一人一月,月亮入心 人人拥有
河中 哪一处水里都有 处处都有 高兴
眼中 哪个人眼瞳里都有 竟是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