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中心城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宿迁市中心城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1 21:4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宿迁市中心城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
历 史 试 题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题,计60分)
1.据记载,周代棺椁制度为天子用二椁五棺,诸侯一椁四棺或三棺,大夫一椁二棺,士一椁一棺。根据目前考古发现,西周至春秋早期的诸侯基葬多用一椁二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各国国君墓,基本是二椁三棺或一椁三棺。由此推断周代
A.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B.礼乐制度渐趋崩溃
C.墓葬制度日益完善 D.封建制度开始确立
2.汉武帝常常从民间选拔地位低微的儒学之士作为侍从,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武帝前任临终用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汉武帝这一决策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造成了外戚专权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控制了选官权力
3.右图为1256年南宋理宗朝廷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表。此表反映科举制
A.促进阶层流动 B.保障社会公平
C.打破特权垄断 D.推动儒学独尊
4.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A.容易造成地方割据 B.加强君主集权专制
C.具有双重权力性质 D.开创新型中央制度
5.晚明士人顾宪成尊崇程朱理学,同时又指出:“朱子之言,孔子教人之法也;陆子之言,孟子教人之法也。”这说明顾宪成主张
A.宋儒构建哲学体系 B.重新构筑儒学体系
C.发扬儒家民本思想 D.儒学应该回归本源
6.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在清代二百多年里并没有受到重视,但1840年后的几十年里他就开始被誉为“中国的卢梭”、“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环境的影响 B.时代需求的变化
C.制度变革的诉求 D.儒家思想的没落
7.张之洞在筹建汉阳铁厂时需要购买英国炼钢炉,英方提出要先化验铁砂才能决定要用什么样的设备,张之洞答复说:“中国之大,何处无煤铁佳矿?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也。”结果购买的两座酸性转炉不适合后来汉阳铁厂所用的大冶铁矿,生产陷入困局。材料表明造成汉阳铁厂困局的因素有
①官僚资产阶级思想落后 ②官商不分的体制困局
③缺乏近代科学知识窘境 ④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1905至1907年,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革命党人”此举旨在
A.汲取西方国家发展教训 B.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C.抨击满清政府腐朽统治 D.积极为民主革命造势
9.1924年,针对香港报纸称“国民党已赤化”的报道,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郑重申言:“国民党之主体不变,主义不变,政纲之原则不变。此次改组,乃政党之组织采用俄国委员制。”这表明当时国民党
A.积极推进国民革命 B.阶级性质发生变化
C.与共产党党外合作 D.接受共产国际领导
10.据民国十六年一月《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我军”及所涉及事件分别指
A.湖北新军与武昌起义 B.国民革命军与北伐战争
C.工农红军与南昌起义 D.中共八路军与抗日战争
11.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某一制度主要体现了精英参政的精神,它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是对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体现了
A.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 B.尊重民族平等的自治精神
C.党派协商合作的良好关系 D.直接行使权利的民主诉求
12.下表为周恩来同志参加某国际会议时的日程安排。据日程表可以推断此次会议
上午10点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1点起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16: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出台 B.力争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C.调整新生独立国家之间关系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3.观察右图漫画《徒劳》,可推知其反映的主题是
A.武力收复台湾迫在眉睫 B.一国两制成功运用
C.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 D.台独势力不自量力
14.“按照希腊的政治概念,这是一种金权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但它改变了之前“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这种“金权政治”
A.根本保障平民阶层利益 B.始于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C.重建确定公民权利标准 D.推动雅典民主制达到顶峰
15.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的学说根本意在
A.倡导天主教教义改革 B.厘清王权与教权统属关系
C.强化王权并打击教权 D.强调王权与教权地位平等
16.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指出:“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霍克海默意在强调
A.理性世界仍需恰当引导 B.制度变革依靠暴力实现
C.权威丧失造成社会危机 D.启蒙思想导致社会混乱
17.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不久,爆发了由退伍军人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这场起义持续两年时间才被镇压下去,但是统治者对于人民革命的恐惧心理久久未能消除,他们迫切希望加强国家机器,以便有力量防止和镇压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人民运动。
基于此目的,美国之后
A.通过邦联条例 B.践行分权制衡 C.实施民主共和 D.建立联邦政府
18.李大钊在某次演讲中说:“我们这几天庆祝胜利,实在是热闹的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哪一个?我们庆祝,究竟是为哪个庆祝?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李大钊“庆祝”的这一事件
A.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标志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是人类第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19.该派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下列作品体现该特点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日出》
C《拾穗者》
D《格尔尼卡》
20.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推行“美国优先”的理念,包含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观点:一是“美国优先”是衡量一切政策是否必要的唯一标准;二是对现行的国际协定,只要是认定对美国不利,都必须退出,无论该协定多么重要。该理念表明特朗普
A.谋求构建单极世界 B.力图主导价值观方向
C.掩盖霸权主义实质 D.追求利益并推卸责任
二、非选择题(共5题,计60分)
21.(14分)考课即考核,是古代中国政府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萧育)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而漆令郭舜殿(最差者为“殿”),见责问,育为之请,扶风怒曰:“君课第六,裁自脱,何暇欲为左右言?” ——《汉书》卷七十八
唐制,尚书考功(司)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凡应考之官家,具录当年功过行能,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读议其优劣,定为九等考第,然后送省。 ——洪迈《容斋随笔》
材料二 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唐六典·尚书吏部》卷三
(明万历五年,令)大小官员升迁及行取选用,只视其职业(政绩)修否(pi)为殿最,不得复以资格为限。
——《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铨选卷87《考课部》
材料三 抚按(巡抚和巡按的合称)定监司考语,必托之有司(主管官员)。有司则不顾是非,侈加善考,监司德(恩惠)且畏之。彼此结纳,上下之分荡然。
——《明史﹒列传》卷一一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汉、唐两朝考课的主要措施。(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与明朝考课侧重点的不同之处。据材料三,概括明朝考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政府注重考课的原因及考课制度对当今的启示。(4分)
22.(13分)16世纪左右,中西方文化同时展现出一股新气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随之而来的公开辩论使得路德清楚地说明了他的以信仰为核心的基本学说的革命含义——即教会的宗教场所和宗教仪式并不是个人与上帝之间必要的中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王阳明是宋明五百年道学史上一位最有光辉的人物。由他所领导起来的学术运动,是一种道学革新运动,也就是一种反朱学运动……他居然敢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而只信自己的心……(这)正可和当时西方的宗教改革家互相辉映。他们都充满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精神。大体说来,阳明实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
材料三 陈旭麓指出:“‘新’有两种含义,(一)是质变和飞跃的产物,这是性质之新;(二)在性质不变的条件下,一物取代另一物,这是形式之新。”
——陈绪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路德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路德主张“革命”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所领导“反朱学运动”的具体表现。(3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的观点。(4分)
23.(13分)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促使美国不断调整对欧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乔治·马歇尔)二战后作为外交使节走访欧洲,基于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深刻的担忧,他力促美国政府和国会推行了欧洲复兴计划,使欧洲脱离了战后的废墟和一片凋敝,重新在经济上站立了起来,而且恢复了信心和乐观感,为直至上世纪70年代的战后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淄川《“马歇尔计划”的托名之误》
材料二 尼克松在1969年提出“尼克松主义”,其实质是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基础和后盾,以谈判为手段的新国家战略……1973年美国尼克松政府推出“欧洲年”计划,旨在利用军事优势和外交手腕消弭欧洲一体化可能对自身霸权构成的威胁。
——梁军《“从未有过的年代”:基辛格“欧洲年”计划中的美英外交考察》
材料三 在这一变化着的两极结构中,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欧洲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独立权力联合体,它虽然在防务上信赖美国提供保护……但其内聚力、自力更生的想法与自信心都在与日俱增,而且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已经在感觉上和现实中造就出一个独立于美国的西欧。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
材料四 欧盟也在以补充的方式“深化”自己。《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就已提出继续发展共同的外交与防务政策……1999年6月,欧盟各国外长议决提高集体军事行动能力,开始着手创建一支军队,作为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补充而不是取代。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对欧洲的态度及真实意图。(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背景、进程和结果等角度评述尼克松政府“欧洲年”计划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关系。(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20 字左右)
24.(10分)人们对历史上重大改革及其主持者的评价并非都是积极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本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锐行变法,但因性格、运气、旧党及富豪反对和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其人亦被旧党标上“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所促成的党争更加速了北宋亡国。宋高宗为开脱父兄的历史罪责,以靖康元年以来士大夫们的议论,把“国事失图”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绍兴四年五月宋高宗诏命重修《神宗实录》以否定王安石变法为基调……成为中国皇权时代官方定论。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材料二 1967年戚本禹在《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一文中写到:“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本身就是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统治者,他们改良主义的目的,从来不是也绝不可能是为了人民革命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好地剥削人民和巩固他们的统治。他们所幻想的只是以渐变的形式,使地主经济逶迤曲折地改变为半地主、半资本主义经济(实际上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并企图以此来阻挡人民革命运动,把革命消灭于无形之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皇权时代对王安石变法的官方定论”,概括王安石个人遭到抨击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归纳戚本禹对戊戌变法代表人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此评价的背景。(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改革评价的主要因素。(2分)
25.(10分)牛顿是世界历史上的伟人之一,但不同的视角也展示出了牛顿不同的侧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爱因斯坦在1927年为纪念牛顿逝世200周年所写文章中说:“我们觉得有必要在这样的时刻来纪念这位杰出的天才,在他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他不仅作为某些关键性方法的发明者来说是杰出的,而且他在善于运用他那时的经验材料上也是独特的,同时他还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的详细证明方法有惊人的创造才能。由于这些理由,他应当受到我们最深挚的敬意。”
——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材料二 牛顿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物。他和其他英国皇家院士的关系声名狼藉。他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激烈的争吵纠纷中度过……牛顿不久就与皇家天文学家约翰·夫莱姆斯蒂德发生冲突。冲突最后,牛顿在后来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版本中系统地删除所有来自夫莱姆斯蒂德的引证……他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之间发生了更严重的争吵(关于谁是微积分的第一个发明者)。
——[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牛顿“受到我们最深挚的敬意”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主要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指出霍金评价牛顿的视角。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4分)
历史参考答案
1-5 BCACD 6-10 DBAAB 11-15CBDCC 16-20ADDBD
21.(14分)
(1)汉:对考核结果排名;对考核差者问责。(2分)唐:由专门机构负责考核;对考核内容进行记载;由长官当众公布考核结果并定等级;最后上报尚书省。(4分)
(2)不同:唐朝注重官吏德行;明朝注重官吏的政绩;(2分)
问题:主持官员敷衍应付;考核失实;上下勾结,奖罚失据。(2分)
(3)原因:甄选管理人才的需要;巩固统治的需要。(2分)
启示:重视官吏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加强官吏监督机制,打击渎职腐败;努力打造公平公正清廉官风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2.(13分)
(1)主张信徒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信仰即可得救;改革宗教仪式。(2分)
原因:罗马教会和教皇对德意志地区的压榨;德意志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文艺复兴的推动。(3分)
(2)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主张“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3分)
(3)说明:路德宗教改革为“性质之新”,是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政治运动。(2分)阳明心学为“形式之新”,它虽挑战程朱理学权威,但本质上未脱离传统儒家思想范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2分)
(13分)(1)材料一:扶植并控制西欧;意图遏制苏联。(2分)
材料二:与欧洲形成伙伴关系;意图消弭欧洲一体化对自身霸权的威胁。(2分)
(2)论点:尼克松政府“欧洲年”计划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2分)
论据:背景: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两极格局。
不结盟运动兴起,欧共体成立,中日崛起等;(2分)
进程:欧洲高度组织化,日益独立于美国,外交方面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 (2分)
结果:欧盟成立,欧元流通,欧洲军事、外交合作深化。(2分)
语言表述1分
24.(10分)
(1)定论:持否定态度,认为王安石变法加速北宋亡国。(1分)
依据:王安石变乱祖制;造成党争加速北宋灭亡;宋高宗君臣认为王安石造成“国事失图”。(3分)
(2)评价:认为戊戌变法代表人物根本目的是剥削人民巩固统治,并企图以改良来阻止革命。(2分)
背景:时值“文革”时期,受阶级斗争思想影响严重。(2分)
(3)时代因素,阶级立场。(2分,仅此2点,不可扩充)
25.(10分)
(1)理由:决定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研究方法独特;在数学和物理上的创造才能。(3分)影响:推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推动启蒙运动兴起;促进工业革命的开展。(3分)
(2)视角:个人性格。(1分)
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时代背景下;
坚持全面客观,史论结合的原则;
以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主要评价标准。(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