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6.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6.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01 20:4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惜动植物。
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以及阅读和分析能力。通过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并且建立起完整而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教学方法】
1.语言法:谈话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等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
2.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视频等、直接展示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3.发式教学法:
(1)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适当引导各组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4.观察法:观插图、资料、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分析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5.自主学习法:阅读教材的内容以及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6.收集资料法: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学生在准备中已经开始思考问题,。
7.合作学习法: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复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先复习生物多样性包含的内容及其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由歌曲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以此来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意图:以歌曲引入新课,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新课标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开始就要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态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出示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
2.教师巡视加以学法指导,要求学生用笔作好标记,勾画出知识要点和难点。
3.观察分析、合作探究
探究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问题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是什么?
关注现状
观察:“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中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认识到灭绝后的遗憾。
比较:17世纪以来哺乳类和鸟类灭绝的数量,分析灭绝速度的变化情况,认识灭绝速度加剧。
认识:我国部分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感知: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令人担忧!
问题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有哪些?
分析原因
分析:资料1:森林大面积减少对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影响?
资料2:什么原因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
资料3:生活污水的排放,为什么导致水生动物种类减少?
资料4:水葫芦的疯长为什么会影响其它水生生物的生存?
你认为在以上四个因素中,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哪个?
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探究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
集思广益
思考: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什么?
2.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还有哪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通过学生的阅读、交流和收集到的资料,归纳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加强环保意识。
意图:这几个环节是采用“问题式”任务驱动法,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这节课通过三个问题即“从现状到原因再到措施”,这一任务,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进行自主预习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三、盘点收获、拓展延伸
1.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要点进行回顾,自我总结我学到了什么,我明白了什么,获得哪些感悟
意图:让学生形成反思意识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的能力
2.通过播放视频动画,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以及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能做些什么?
意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环保教育,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在教法的设计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发展学生思维。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和分析资料,查阅资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合作与探究中使学生主动而轻松的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开始和结束部分,都设计了情境音乐和动画,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情趣,为课堂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很好地调节作用。
当然,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课的知识量丰富,涉及到的课外资料也很丰富,但学生收集的资料却很少,讨论不够激烈。教学中未安排学生自评、组评或师评等,没有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没有达到高潮,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强,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