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二章的内容。本章内容是第六单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内容是一节生物观点课,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从逻辑上讲,认识生物多样性是达成该目标的前提。因此,学习本章内容为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
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教学难点:
(1)理解基因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生物学的部分基础知识,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知识储备欠缺,生活体验不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还不够成熟,从年龄特点来看,八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在前一章节初步学会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对地球上如此繁多的生物存在好奇,因此有较浓的学习兴趣。
三 教法分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为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本节课采用“问题导教”的课堂模式,在各个教学环节,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通过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步骤使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辅之以启发法、讨论法,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贯穿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四 学法分析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在问题的驱动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五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可爱的动物》视频片段;有关生物多样性应用实例的视频资料
学生:
课前搜集整理我国特有物种的资料并制作成PPT
六 教学流程图
七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可爱的大自然》
教师引导:
在这个影片中,大家看
到了什么?
自然界中除了动
物还有那些生物呢?
为了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22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章,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教师进一步引导:
关于生物多样性,你们
想知道什么呢?
你对它有什么疑问?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
1.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生物?
2.为什么生物的种类如此多样?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涵?
4.如果一种生物灭绝或消失了会有什么影响?
5.多种多样的生物之间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6.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
……
利用视频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利用问题导教
新课教学
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教师讲述:说起生物,你一定不陌生,但如果说起生物到底有多少种,现在谁也说不准。据科学家统计,目前,地球上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有一百六十万种左右,但科学家们对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生物种类的估计出入很大有五百万至一亿种。因此,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地球上的生物,你觉得用什么词合适呢?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生物多样性第一个内涵:
(板书: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资料分析:现存已知的生物类群有哪些?我们国家生物种类多样性的现状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同学们在小组里面讨论一下,从数据中你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呢?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见附表)
教师质疑:我国物种高度丰富,除此之外,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还有什么特征呢?
大家知道我国有哪些特有的生物吗?
组织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我们班有几个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对此作了一些资料收集,欢迎他们跟我们分享他们的成果。
教师引导:通过他们的介绍,我们发现,我国的生物种类多样性还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为生长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物种丰富的国家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们还要保护这些多种多样的生物。
学生根据教师讲述,思考回答:多种多样、丰富多样、不计其数(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多)
总结归纳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个内涵: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小组讨论,说出自己获得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共同得出结论:
1.我国的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爬行动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相对较少;我国上述几种生物类群总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为14.96%。
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自己知道的种类
认真倾听,并思考我国生物种类多样性的特点:丰富多样,特有种繁多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锻炼表达能力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形式得出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结论
使学生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渗透情感与价值观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基因的多样性
教师提出过渡性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类的生物呢?
出示不同物种,狗和猫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些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什么控制的?不同生物种类间的生物的特征一样吗?为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出示不同品种的狗的图片,提出问题:我们再来看,同样是狗这一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生物的特征一样吗?为什么?
引导总结生物多样性的第二个内涵:这说明了,基因的种类也具有什么特点?(板书:二、基因的多样性)
教师进一步举例:
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
例1: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狗的品种达450多个,这些不同的品种的基因相同吗?而这么多的基因都储存在狗这一种生物身上,他们就像一个什么?(基因库)
例2:以人类为例,我们的基因相同吗?世界上有70多亿人口,可想而知人的基因种类多么丰富,是否可以组成一个丰富的人类基因库?
提出问题:我国的基因多样性现状如何呢?
教师讲解:生物种类之所以多种多样,是因为构成他们的基因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播放跟基因多样性有关的视频,提出问题:
视频中提到了哪些应用基因多样性的实例?研究基因多样性的有什么意义?
教师质疑:
如果基因的多样性减少了,会有什么影响呢?
出示华南虎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物种,目前数量很小,大多数都是在动物园中饲养,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华南虎,大都是1956年来自野外的6只华南虎的后代。2001年某动物园的华南虎喜得贵子,生下两只小老虎,遗憾的是它们眼睛是瞎的。
提出问题:1 、导致幼虎的眼睛是瞎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这与基因多样性有关系吗?
3、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预测华南虎的命运?
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的图片,根据老师的问题,得出结论:
1.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2.不同种生物的基因差别较大
3.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也不尽相同
总结归纳生物多样性的第二个内涵:基因的多样性
学生分析事例,得出结论: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一种生物的数量越多,基因多样性就越丰富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也是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认识生物多样性与基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出视频中的三个例子:1.东南亚水稻得了黄矮病,科学家经过努力,终于在野外找到了抗黄矮病的野生稻,挽救了水稻的危机。
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棉铃虫基因,培育出了抗虫棉。
利用基因多样性的意义:利用大自然中多种多样的基因,改良作物的品种,培育出对人类更有价值的品种。且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遗传资源。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1、近亲繁殖,如果亲代的雌雄双方都携带致病基因,这些基因就很容易遗传给子代,使子代出现遗传性疾病。
2、有关系。由于近亲繁殖,亲代双方的基因比较相似,家系中基因的多样性会受到影响。
3、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华南虎可能灭绝。因此,种内的基因多样性,对物种的延续有着重要意义,基因多样性的减少会直接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因此要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由学生熟知的事例引出抽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认知,淡化难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结合实例剖析,并加以引导,突破难点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科学家的育种实例,认识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
基因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无法直观感受的,通过各种资料分析,让学生切实感受基因的存在
通过华南虎的实例,认同保护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出示地图,创设问题情境:巴西也是一个基因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在刚才的学习内容中,我们提到了中国的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都比巴西少,同学们看这幅地图,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
教师引导:谁来说说,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从巴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考虑)
教师进一步引导:这说明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会受到什么的影响?(生态系统)
我国有广袤的土地,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那么我国形成了哪些生态系统呢?
引导总结生物多样性的第三个内涵:我国有这么多种类的生态系统,看来生态系统也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学生质疑:中国的国土面积比巴西大,为什么生物种类比巴西少?
利用地理课中学习到的知识,回答:巴西地处热带,位于亚马逊河流域,这里气候高温多雨,使得巴西拥有大面积的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适合各种生物的生存。
回顾已学知识,回答问题: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农田、城市生态系统。
总结归纳生物多样性的第三个内涵: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不断的设疑激思,让学生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
四、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过渡性提问: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一下他们的联系。
教师提示:
1、物种的多样性实质就是 。
2、某些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 。
3、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
的丧失。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画出概念图。(见板书设计)
教师进一步质疑:请大家再想一想,你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什么呢?
根据本节所学,总结归纳:
1、物种的多样性实质就是基因的多样性。
2、某些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
3、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思考回答: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一个难点,采用提示填空的方式,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的概念图梳理本节知识
引导学生回答课前自己提出的问题
通过新课的学习,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盘点收获,使学生乐于表达和交流,
练习巩固
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题,提问学生完成。
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掌握了以上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学习哪些知识?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应用拓展,使学习延伸到课外,而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结束。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继续思考,并大胆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八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的亮点
1、教学方法新颖,采用“问题导教”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要求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通过在教学的多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的适当总结,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利用概念图,条理清晰,各个教学环节过渡衔接自然。
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三条主线:一是确定以生物多样性为知识线,二是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为能力线,三是培养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的情感线。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通畅如流,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后用概念图,总结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关系,强化了知识的联系,直观简练,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中巧妙运用大量视频资料、图片资料,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材要补充扩展内容较多,因而时间就显得比较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略显不足。
附表:资料分析
类 群
我国已知种数
世界已知种数
百分比/%
哺乳动物
581
4342
13.39
鸟 类
1244
8730
14.25
爬 行 类
376
6300
5.97
两 栖 类
284
4010
7.08
鱼 类
3862
19056
20.3
蕨类植物
2200~2600
10 000~12 000
22
裸子植物
约240
850~940
26.7
被子植物
30 000
260 000
10
资料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表中“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数占世界已知种数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