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1)
/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有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会用画图的策略直观呈现数量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一样,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并在计算中养成认真的良好习惯。
3.能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直尺。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计算并回顾整数混合运算顺序。
(1)24÷4×8 (2)12+8×5 (3)80÷(25-13)
二、互动新授
(一)探究“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主题图。
/
提出要求:观察主题图,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2)提问:通过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汇报。
2.探究问题,理清关系。
(1)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提出要求:要算出航模小组的人数需要知道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2)反馈汇报。
因为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
3
4
,所以只有先求出摄影小组的人数,才能求出航模小组的人数。
3.画图分析,帮助理解。
(1)你能画图表示航模小组与气象小组、摄影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画图,展示作品,说一说所画图表示的意思。
(2)展示教材第21页图。
/ /
这是淘气和笑笑根据题意画的图,你能看懂这两幅图的意思吗?
4.列式解答。
(1)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想一想,求航模小组的人数需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教师板书:
摄影小组的人数:12×
1
3
=4(人)
航模小组的人数:4×
3
4
=3(人)
(2)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注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板书:
12×
1
3
×
3
4
=4×
3
4
=3(人)
答:航模小组有3人。
(3)总结发现。
教师板书:
气象小组人数的
1
3
=摄影小组的人数。
摄影小组人数的
3
4
=航模小组的人数。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
(二)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试一试第1题。
请你试着做一做。
12÷
4
5
÷
3
8
3
8
÷
1
10
×
5
7
4
7
×
5
8
÷
5
14
师:说一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吗?
生: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一样,都是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应该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试一试第2题。
7
8
×
3
4
÷
1
3
=
7
8
×
3
?
1
4
×
1
3
?
1
=
7
32
2
3
÷
2
3
÷
3
8
=
2
?
1
3
?
1
×
3
?
1
2
?
1
×
3
8
=
3
8
5
6
×
1
6
÷
3
4
=
5
6
?
1
×
6
?
1
1
×
4
3
=
20
3
师:上面几道题算得对吗?计算时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减少错误?
生:这三道题全错了。计算时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这三道题都没有很好地完成,前一道题没有乘
1
3
的倒数3,而是乘
1
3
了;中间一道题没有乘
3
8
的倒数
8
3
,而是乘
3
8
了;最后一道题把乘
1
6
写成了乘
6
1
了。所以全都错误。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并能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利用线段图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体现得尤为重要。
2.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复习,对于例题中的线段图学生也有所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注重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线段图将这些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然后列出分步算式,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不足之处] 课堂上,没有放开学生的思维,提出一个问题,便会急着让学生回答,或宣布小组合作讨论等。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偏少,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当学生不会回答时,教师会急着去暗示或公布答案,唯恐学生不会,其实这样做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上课伊始,用“巧连5个‘5’,即用‘+、-、×、÷、( )’连接5个‘5’,使算式等于0”来激趣,接着让学生回忆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为学生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如果将同学们刚才所写算式中的“5”改成“
1
5
”,就将整数混合运算变成了分数混合运算(教师选择两题进行改写),再直接告知学生: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让学生试算,很自然地进行新课的学习,而且巧妙地将知识进行了迁移,由浅入深进行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